楚辭《屈原九歌·山鬼》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帶女羅。②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③
乘赤豹兮從文貍, 辛夷車兮結桂旗。④
被石蘭兮帶杜衡, 折芳馨兮遺所思。⑤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路險難兮獨后來。⑥
表獨立兮山之上, 云容容兮而在下。⑦
杳冥冥兮羌晝晦, 東風飄兮神靈雨。⑧
留靈脩兮憺忘歸, 歲既晏兮孰華予。⑨
采三秀兮於山間, 石磊磊兮葛蔓蔓。⑩
怨公子兮悵忘歸, 君思我兮不得閑。(11)
山中人兮芳杜若, 飲石泉兮蔭松柏。(12)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13)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14)
【注釋】 ①本篇是《九歌》中的第九篇。山鬼即山神,女性。郭沫若、姜亮夫、林庚等都認為即巫山神女。全文以山鬼擬人,頌其纏綿忠貞的戀情。 ②阿:曲折的角落,指山坳幽深處。薜荔:古代一種香草名,并非今之木蓮。被:同“披”,此處指以薜荔為衣。帶:用作動詞,作為佩帶。女羅:即“女蘿”,植物名,爬蔓寄生,又名“菟絲子”、“松蘿”。③含睇:含情凝視。宜:相宜,恰到好處。子:指山鬼的戀人。窈窕:聯綿詞,喻體態輕柔宛轉。 ④赤豹:赤褐色而帶黑斑紋的豹。從:跟從。文貍:毛色有花紋的貍。貍,亦作“貍”。 辛夷:落葉喬木,南方稱為迎春花樹。桂旗:用桂枝做成的旗。 ⑤被:同“披”。石蘭:香草名,蘭草的一種。杜衡:香草名,俗名馬蹄香,又稱土細辛。馨:香氣。遺(wei傳):贈送。 ⑥幽篁:竹林幽深處。篁:竹林。獨:獨特。后來:來遲。⑦表:通“標”,林木之梢,此處指特出。容容:和“容與”同,飄忽不定的樣子。 ⑧杳:深遠。冥冥:幽暗的樣子。羌:語助詞。晦:昏暗。飄:回旋。神靈:指雨神。雨:用作動詞,下雨。 ⑨留:停止,此處指等待。靈脩:神明偉岸的人,此處指山鬼的戀人。儋(dan 但):同“倓”,安樂的樣子。歲:年歲。晏:晚,此處猶言“美人遲暮”。華予:使我年輕美貌。華:借指青春貌美,此處用作使動。 ⑩三秀:靈芝。相傳芝草每年開三次花,故稱三秀。於:通“巫”(見郭沫若《屈原賦今譯》)。磊磊:亂石堆積的樣子。蔓蔓:藤蔓繚繞的樣子。(11)公子:指山鬼戀人。悵:憂愁失意。(12)山中人:山鬼自謂。杜若:香草名,大者今稱高良姜。(13)然:相信。然疑作:意為半信半疑,信疑參半。填填:雷聲沉重。猨:同“猿”。狖(you 又):一種長尾猿。(14)離:假借為“罹”,遭受。憂:愁思。
【譯文】 仿佛有一個人影,在山中深曲之處出沒。身上披著薜荔香草,腰上系著蔓生的女蘿。眼神似是多情地凝望,嘴里似有美美的笑渦。你愛我哦!窈窕的身材,裊裊娜娜。坐乘著赤褐色的豹哦,跟隨著帶有花紋的貍,用辛樹制作成我的車,車上飄著桂花編織的香旗。披掛著石蘭的花朵,散發著杜衡芳馨。我要折下那芳香的花朵,贈送我心中之所思。 住在那幽僻的竹林深處哦!竹林幽幽難見天日,你若問我何以來遲哦!路途遙遙哦!征程險難。 獨自佇立在萬山之顛,云朵也飄動在下面。你黑沉沉的云哦!使明亮的白晝黑暗;你掌管風雨的神哦!架著東風飄舞回旋。思念我哦!沉溺在愛河里迷途忘返;風月流逝,誰能再給我少女的容顏。 采摘靈芝哦在山間,山石磊磊哦藤蔓相連。怨恨公子你哦!惆悵忘歸還。公子你即使要將我思念哦!恐怕也難得空閑。我這山中人哦,芬芳如杜若;口渴就飲山泉,體乏就休憩于松柏。公子你對我,內心里卻依然充滿疑惑。 此時,雷聲大作,大雨瓢潑;猿猱凄厲地鳴叫在無邊的夜色。颯颯的寒風吹過,樹葉蕭蕭地飄落。唉!我對公子的千種柔情,萬般思念,都不過是對自己白白的折磨。
(王洪譯)
【集評】 漢·王逸:“《莊子》:山有夔。《淮南》曰:山出嘄陽。楚人所祠, 豈此類乎!” ( 《楚辭章句》卷二)
宋·朱熹:“此篇文義最為明白,而說者自汨之,今既章解而句釋之矣。又以其托意君臣之間者而言之;則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潔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見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懷王之始珍己也;折芳馨而遺所思者,言持善道而效之君也;處幽篁而不見天,路險艱又晝晦者,言見棄遠而遭障蔽也;欲留靈修而卒不至者,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改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讒也。至于思公子而徒離憂,則窮極愁怨。而終不能忘君臣之義也。以是讀之,則其它之碎義曲說, 無足言矣。”《楚辭集注》卷二)
清·林云銘:“靈均既放而處于山林幽篁之中, 自分不能生還,與人道永隔而與鬼路漸通,雖欲不親近,有不可得者,故借題發意,以自寫其無聊之況耳。……迨至人不可思,少不得終其身與鬼為侶,悲愴極矣!時解不能分出段落,或謂以山鬼自比,荒唐附會,已屬可笑,而又把靈修與君思我句,俱作懷王, 謬誤何太甚也。” ( 《楚辭燈》卷二)
清·蔣驥:“此篇蓋涉江之后,幽處山中而作。”(《山帶閣注楚辭》卷二)
今·姜亮夫:“以本篇細繹之,則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則思念公子靈修之事。靈修者,楚人以稱其大君之謂也,則山鬼豈亦襄王所夢巫山神女也耶?《高唐賦》托之于夢,此則托之于祠,故《高唐》可極言男女匹合之事,而此則但歌相思之意。則山鬼為神女之莊嚴面,而神女為文士筆底之山鬼浪漫面矣。”(《重訂屈原賦校注》)
【總案】 屈原以豐富的想象、清麗的筆調寫成的《九歌·山鬼》本是根據巫山神女的傳說衍化而來,這一點巳為大多數學者所公認。盡管我們無法把這位含情凝睇的妖嬈和那青面獠牙的山魅聯為一體,但還是可以從字里行間嗅出那隱隱的鬼氣和怪氣。盡管我們不能把這種人神之戀涂上君臣關系的色彩,但也無法否認此中涵寓了作者追求盡善盡美而不得的失落意識。這是一首愛情的挽歌,也是一曲理想破滅的哀樂。在極度悲涼慘淡之中,破滅了崇高美好的愛情。怪氣充盈的山鬼,不但有嫻雅美麗的形象,更有善良忠貞的心靈。人妖、美丑、生死、善惡,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充分顯示出辨證意味的美學意義。
(鮑蕪)
上一篇:詩經《國風·唐風·山有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大雅·蕩之什·崧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