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鄭風)》言情贈友詩歌
子惠思我①,褰裳涉溱②。
子不我思③,豈無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④!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⑤。
子不我思,豈無他士⑥?
狂童之狂也且!
《褰裳》 是 《詩經·鄭風》 中的名篇。詩中描寫一個熱戀中的少女,在情人失約時產生的復雜心理,表現出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與追求。
全詩共兩章。
第一章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宜人的戀愛圣地——溱水之濱。溱與洧是鄭國的著名河流,水清且淺,每年三月上巳 (三月三),人們到這里,“招魂續魄,拂除不詳”,青年男女結伴游春,直接傾吐彼此間的愛慕之情。《褰裳》 的故事就產生在這塊孕育愛情的土壤里。風和日麗,碧水蕩漾,綠草青青,鮮花怒放,這里正是情侶們幽會的好地方。然而我們的女主人公,卻一個人倘佯在河邊,不時地遙望著對岸。顯然她是在等待著隔水而居的情人,他常常是不顧一切地蹚過溱水來到她的身旁,而今天,她等了很久,望穿了雙眼也沒能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她看到掩映在綠樹下的老人們,看到單身游玩的調皮小伙子投來的目光,心里更加焦慮不安。她懷疑對方失約是因為他變了心。在心中暗問: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要是真的愛我、想我,就一定會撩起衣襟蹚過溱水來。你沒有來,想必是另有所愛……一想到情人的背棄,不由得自己也賭起氣來: “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你不愛我難道就沒有別的男人愛我嗎? 我也可以扔掉你去愛別人! 這種豁達的念頭似乎是給予對方的一種威脅,使她感到一種報復之后的心理滿足,自己也忍俊不禁了。但這畢竟是一句氣話,他已經在自己心底深深地扎了根,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想到這里又不由得罵道: “狂童之狂也且! ”傻小子你是多么傻啊! 難道還會有人像我這樣深情地愛著你嗎! 她的委屈、諒解、埋怨、自責、自信都從這一句親昵的笑罵中表現出來,一個爽直、活潑、堅貞、鐘情的少女,也畫龍點睛般地涌動起來了,真是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第二章同第一章內容一致,但又不是單純的重復。關鍵在于“豈無他人”改為“豈無他士”,按照聞一多先生的說法,“士”指未婚的男子,這樣比“人”更明確、更具體。我們的女主人公在心里威脅他的情人: “子不我思,豈無他士? ”你要是不想我,不還有那個沒結婚的小伙子嗎?我可以嫁給他! 真是煞有介事,仿佛有個小伙子正在等著她。無疑這種表白會是對對方更有力的一擊,使她感到欣慰。然而最后一句笑罵: “狂童之狂也且! ”暴露了她心里的秘密,原來剛才的“鄭重”宣言,只不過是個小小的“伎倆”,那個“士”也是為發泄怨憤而臆想出來的。這個小波折不僅表現出她對那個“狂童”的怨,也寫出了她的愛,她愛得是那樣熾烈,那樣執著。
全詩采用“敷陳其事”的“賦”的手法,通過主人公的獨白,直接剖露她的內心,把她復雜而微妙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語言的運用上 《褰裳》 也頗有特色: 每章五句,前四句都是整齊的四言,結尾突然用了一個六字句,整齊之中出現了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詩人感情波瀾的外延。
注釋
①子: 你。此處指女主人公的戀人。惠: 愛。②褰 (qian) : 把衣服提起來。裳: 下衣、下裙。涉: 蹚水。溱 (zhen) : 水名,發源于河南省登封縣,流經古代的鄭國,河水較淺故可以徒步蹚過。③我思: 即思我的倒裝。④狂: 癡、傻、糊涂。狂童: 猶言傻小子、糊涂蟲。之: 其。也且: 語氣詞、無實意。⑤洧 (wei) : 水名,流經鄭國與溱水匯合。⑥士: 男子的通稱,一說專指未婚的男子。
上一篇:《裁衣曲》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西使兼送孟學士南游》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