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大雅蕩之什·崧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崧高維岳,駿極于天。①維岳降神,生甫及申。②
維申及甫,維周之翰。③四國于蕃,四方于宣。④
亹亹申伯,王纘之事。⑤于邑于謝,南國是式。⑥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⑦登是南邦,世執其功。⑧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謝人,以作爾庸。⑨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⑩王命傅御,遷其私人。(11)
申伯之功,召伯是營。(12)有俶其城,寢廟既成,
既成藐藐。(13)王錫申伯,四牡蹻蹻,鉤膺濯濯。(14)
王遣申伯,路車乘馬。(15)我圖爾居,莫如南土。(16)
錫爾介圭,以作爾寶。(17)往遠王舅,南土是保。(18)
申伯信邁,王餞于郿。(19)申伯還南,謝于誠歸。(20)
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21)
申伯番番,既入于謝,徒御啴啴。(22)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23)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24)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25)揉此萬邦,聞于四國。(26)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27)其風肆好,以贈申伯。(28)
【注釋】 ①崧(song 松):山高大的樣子。維:猶“是”。岳:高大的山。這里指泰山、霍山、華山、恒山(《從朱熹《詩集傳》說)。駿:借為“峻”。②降神:降神靈之和氣。甫:諸侯國名,此指甫侯。申:諸侯國名,此指申伯,周厲王申后的兄弟,宣王的母舅。③翰:骨干。④四國:四方之國。于:猶“為”。蕃:借為“藩”,藩籬,屏蔽。宣:借為“垣”,圍墻(從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⑤亹(wei 偉)亹:勤勉的樣子。王:指宣王。纘:繼承,此為使動用法。之:代申伯。⑥上“于”:猶“為”。下“于”:在。謝:地名,在今河南唐河縣。式:法式。⑦召伯:即召穆公虎。⑧登:成。執:守。功:功業。⑨因:依靠。是:此。庸:借為“墉”,城墻。⑩徹:劃分,測定。(11)傅御:冢宰。一說申伯家臣之長。私人:家臣。(12)是營:經營這些。是,此。(13)有俶(chu 觸):美好。寢廟:即宗廟。古代統治者宗廟分前后兩部分,前曰廟,后曰寢,合稱寢廟。藐藐:華美的樣子。(14)錫:賜。蹻蹻:強壯的樣子。鉤膺:馬胸前頸上的裝飾物。濯濯:光澤鮮明的樣子。(15)路車:即輅車,古時天子、諸侯乘坐的大車。乘(sheng勝)馬:四匹馬。(16)我:宣王自稱。圖:考慮。爾:你,指申伯。莫:沒有什么地方。(17)介圭:大圭,玉制禮器。(18)(ji 記):語助詞。(19)信:果。邁:行。郿(mei 眉):地名,在今陜西眉縣東北。(20)謝于誠歸:即“誠歸于謝。”誠:誠然。(21)峙:儲備。(zhang 章):糧食。式:猶“乃”。遄(chuan 船):速。(22)番(bo 波)番:勇武的樣子。徒:徒步隨從、士兵。御:駕車的士兵。啴(tan 貪)啴:多而威武的樣子。(23)周:遍。咸:都。戎:你,你們。翰:骨干。(24)不顯:即“丕顯”,十分顯赫。丕,大。元:大。憲:法式。(25)惠:和順。(26)揉:安,順。四國:四方諸侯國。(27)吉甫:君吉甫,宣王大臣。誦:歌。碩:大,引申為美。(28)風:曲調。肆好:很好。
【譯文】 四岳大山巍峨高聳,峻峭挺拔上摩蒼穹。四岳把那靈氣降下,甫侯申伯在人間出生。就是申伯和那甫侯,佐助周朝是中堅梁棟。四方諸侯他們作藩籬,四方國家他們作干城。申伯從事懇懇辛勤,宣王派他把祖業繼承。在那謝地建立城邑,南國準則諸侯尊奉。周王命令那召伯虎,把申伯宮宅規劃斟定。建成都邑在這南國,世世代代保持功勛。周王命令大臣申伯,要作南方諸侯楷模。依靠這些謝地之人,建起你那都邑城郭。王命召伯來到謝邑,測定整理申伯封地。周王命令傅御之臣,把他的家臣遷往謝邑。申伯在那謝地的工程,由召伯來規劃經營。城墻修得厚實堅固,祖先寢廟也已落成,廟宇建得華美精工。周王賞賜申伯禮品,四匹公馬威武強壯,頸帶胸纓光亮熒熒。周王將那申伯遣送,高車駟馬一路順風。并說,我考慮了你的封地,沒有一處比南方合適。賜你諸侯的碩大圭玉,作為你邦國的寶器。前去吧,王舅!把你的南土好好保持。申伯果真啟程動身,周王在那郿郊餞行。申伯就要回歸南國,誠然南下去往謝城。周王命召伯到南方,把申伯封地疆界劃定。還要把那糧食儲足,以便加速申伯行程。
威武雄壯的申伯一行,已經回到謝邑之中,隊列浩蕩車兵步兵。遍城人都十分高興,你們邦國有了梁棟。何其光耀顯赫的申伯,你是那周宣王的大舅,文德武功國人尊奉。申伯他那美善德行,正直溫良而且和順。安定天下諸侯萬邦,赫赫美名傳于四方。吉甫作了這首詩歌,篇幅長大典雅出色。曲調韻律特別美好,用作禮物贈給申伯。
【集評】 明·嚴燦:“此詩多申復之詞。既曰‘于邑于謝’,又曰:‘因是謝人,以作爾庸’;既曰‘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田’,又曰‘王命召伯,徹申伯土疆’;既曰‘謝于誠歸’,又曰‘既入于謝’;既曰‘登邦,世執其功’,又曰‘南土是保’;既曰‘四牡蹻蹻,鉤膺濯濯’,又曰‘路車乘馬’。此詩每事申言之,寫丁寧鄭重之意,自是一體,難以一一穿鑿分別也。”(《詩緝》卷十)
清·姚際恒:“起得莊重。”“此與下篇皆吉甫所作。理明詞順,俊快自得,與《桑柔》、《云漢》之古構稍不類。宣王與厲王時文章風氣已有升降如此。”(《詩經通論》卷十五)
清·方玉潤:“(一章)起筆崢嶸,與岳勢競隆。后世杜甫呈獻巨篇,專學此種。(二、三、四、五章)中開四章皆王遣臣代其經營而賜予之,自城郭、宗廟、宮室、車馬、寶玉,以及土田、賦稅之屬,無不具備,且命傅御遷其家人,則寵榮者至矣。(六章)至是始入餞行正面,更為備及行糧,是何等周密! (七章)入謝乃文章后路應有之意。(八章)結尾點明作意,并特表其功德之盛,非徒以親貴邀寵者,亦詩人自占身分處。”(《詩經原始》卷十五)
清·牛運震:“從山川鐘靈源頭說來,神奇高肅,撐得起,壓得住。”“屢提王命、王遣、王錫云云作眼目,錯綜有法,鄭重有體。只是元舅出封一事,敘得國典主恩,莊重款洽,格體高雅,風諭含蓄,故知是大手筆。”(《詩志》卷七)
【總案】 這首詩是周宣王大臣吉甫寫給申伯送行的。它起筆不凡,敘事線索清晰,步步深入,有條不紊,而且重點突出,中間夾有宣王口吻的話,讀來流暢活潑。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歌·山鬼》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