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 凹晶館中秋聯句三十五韻》
黛玉:三五中秋夕,
湘云:清游擬上元(1)。撒天箕斗燦,
黛玉:匝地管弦繁(2)。幾處狂飛盞,
湘云:誰家不啟軒(3)。輕寒風剪剪,
黛玉:良夜景暄暄(4)。爭餅嘲黃發(5),
湘云:分瓜笑綠媛(6)。香新榮玉桂,
黛玉:色健茂金萱(7)。蠟燭輝瓊宴,
湘云:觥籌亂綺園(8)。分曹尊一令,
黛玉:射覆聽三宣(9)。骰彩紅成點,
湘云:傳花鼓濫喧(10)。晴光搖院宇,
黛玉:素彩接乾坤(11)。賞罰無賓主,
湘云:吟詩序仲昆(12)。構思時倚檻,
黛玉:擬句或依門(13)。酒盡情猶在,
湘云:更殘樂已諼(14)。漸聞語笑寂,
黛玉:空剩雪霜痕(15)。階露團朝茵,
湘云:庭煙斂夕棔(16)。秋湍瀉石髓,
黛玉:風葉聚云根(17)。寶婺情孤潔,
湘云:銀蟾氣吐吞(18)。藥經靈兔搗(19),
黛玉:人向廣寒奔(20)。犯斗邀牛女(21),
湘云:乘槎訪帝孫(22)。虛盈輪莫定,
黛玉:晦朔魄空存(23)。壺漏聲將涸,
湘云:窗燈焰已昏(24)。寒塘渡鶴影,
黛玉:冷月葬花魂(25)。
妙玉:香篆銷金鼎(26),脂冰膩玉盆(27)。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兒溫(28)。
空帳悲金鳳,開屏掩彩鴛(29)。
露濃苔更滑,霞重竹難捫(30)。
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31)。
石奇神鬼縛,木怪虎狼蹲(32)。
赑屃朝光透,罘罳曉露屯(33)。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34)。
岐藝焉忘徑?泉知不問源(35)。
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樹。
有興悲何極?無愁意豈煩(36)?
芳情只月遣,雅趣向誰言(37)?
徹旦休云倦(38),烹茶更細論(39)。
【注釋】
(1) “三五”二句:三五,農歷每月的十五。清游,指在清(亮)明(朗)的月光下游玩。擬上元,類似元宵節。擬,類似。《后漢書·張衡傳》:“吾觀《太玄》,方知子云妙極道數,乃與五經相擬。”上元,上元節,即元宵節。
(2) “撒天”二句:撒天,撒布天空。箕,星宿名,人馬座四星組成,形狀像簸箕。斗,北斗星。管弦繁,形容管弦音樂聲紛繁熱鬧。
(3) “幾處”二句:狂飛盞,形容傳杯暢飲。啟軒,打開窗戶,這里指開窗賞月。
(4) “輕寒”二句:風剪剪,形容輕風薄寒,詳見第五十回《蘆雪庭即景聯句》注釋(18)。景暄暄,形容景物鮮明帶有暖意。暄(xuān),暖和。
(5) “爭餅”句:笑謔老人們爭吃月餅。黃發,指年老,亦指老人。《詩·魯頌·閟宮》:“黃發臺背。”鄭玄箋:“皆壽征也。”
(6) “分瓜”句:笑謔少女們分吃西瓜。綠媛,少女。綠,指綠發、綠鬢,即烏黑而光亮的頭發、鬢發,形容青春年少。喬知之《從軍行》詩:“況復落紅顏,蟬聲催綠鬢。”
(7) “香新”二句:香新,即新香,新鮮的香味。榮玉桂,盛開的桂花樹。榮,草木茂盛。玉桂,桂花樹的美稱。色健,顏色鮮明(反映生長健旺)。金萱,萱草的美稱。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叢生,夏秋間開紅黃花,金針菜的一種。自唐以后,考上科舉稱“月中折桂”;從古以來傳統上稱母為萱(堂)。故全句祝愿賈府科舉登第、賈母高壽。
(8) “蠟燭”二句:瓊宴,飲美酒開筵席。瓊,瓊漿玉液,即美酒。 觥(gōng)籌,古代酒器與酒籌,酒器即酒杯,酒籌用來行酒令計算被罰次數。觥籌亂綺園,形容在綺園中觥籌交錯熱烈歡鬧景象。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綺園,綺麗的花園、園林。
(9) “分曹”二句:分曹,分成若干對(兩人一對為曹)。《楚辭·招魂》:“分曹并進,遒相迫些。”王逸注:“曹,偶,言分曹列偶,并進技巧。”李商隱《無題》詩:“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尊一令,尊奉一人(令官)行令。行酒令是古代宴會時的一種游戲(送鉤、射覆皆是),推薦一人當令官“發令”,其余人按規定“應令”,“應令”者不符合規定,則受罰(參見《紅樓夢》第四十回)。射覆,酒令的一種,按某種規定(如擲骰子對點數)“分曹”,一人先“覆”(說一個字隱寓某一事物),另一人“射”(猜說這一事物)(參見《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聽三宣,聽從令官一再宣布酒令(參見《紅樓夢》第四十回)。
(10) “骰彩”二句:骰彩,擲骰子擲出紅點或黑點。骰,骰子,這里作動詞:擲骰子。彩,骰子上“點”的顏色。傳花,擊鼓傳花,古代宴會上的一種游戲。濫喧,形容擊鼓熱烈而急促(參見《紅樓夢》第七十五回)。
(11) “晴光”二句:晴光,指清亮月光。搖院宇,月光在庭院里搖晃(花木搖動,月光則搖晃)。院宇,庭院。素彩,素白顏色,指月光。
(12) “賞罰”二句:賞罰,指在宴會上做猜拳、行酒令等游戲,勝者受賞,輸者受罰。序,先后次序,這里指對吟詠的詩詞分出優劣。仲昆,仲為弟,昆為兄,這里比喻吟詠的詩詞的優劣。
(13) “構思”二句:時、或,有時。倚、依,靠著。
(14) “更殘”句:更殘,即殘更,指“更”剩下不多了,天快亮了。諼(xuān),忘記。《詩·衛風·考槃》:“永矢弗諼。”
(15) “空剩”句:空,僅,只。杜甫《塞蘆子》詩:“邊兵盡東征,城內空荊杞。”雪、霜,均喻指月光。
(16) “階露”二句:階露,臺階上的露水。團,聚集在一起,這里是茂密的意思。茵,茵陳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綠黃,全草有香氣,中醫入藥。庭煙,庭院中的霧氣。斂,收攏。棔(hūn),合歡樹,落葉喬木,葉成雙,晝開夜合,夏季開花,樹皮及花干燥后中醫入藥。
(17) “秋湍”二句:湍(tuān),急流的水,這里指泉水(秋,無實際意義,如在春天,即稱“春湍”)。瀉石髓,泉水從石洞中涌出,如瀉出來的“石髓”。石髓,指多孔的鐘乳石積的“凝膏”。《水經注·涢水》:“穴中多鐘乳,凝膏下垂。”風葉,風吹落葉。云根,石頭,這里指庭園中的假山石。梅堯臣《次韻答吳長文內翰遺石器》:“山工日斫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堅如剖玉。”
(18) “寶婺”二句:寶婺,對婺星的美稱。婺(wù),古星名,即婺女星。情孤潔,形容婺女星情狀纖細光弱,但高潔。銀蟾,月亮。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為月的代稱。方干《中秋月》詩:“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又傳說蟾(月中的黑影即是)能吞吐月亮,吞進則月缺,吐出則月圓。
(19) “藥經”句:神話傳說謂月中有白兔,因用為月的代表。傅咸《擬天問》:“月中何有?玉兔搗藥。”
(20) “人向”句:人,指嫦娥。廣寒,廣寒宮,即月宮。《龍城錄·明皇夢游廣寒宮》:唐玄宗于開元六年八月望日夢游月中,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后人因稱月宮為“廣寒宮”。
(21) “犯斗”句:冒犯北斗(星),邀請牛郎(星)、織女(星)。犯,冒犯,打擾。斗、牛、女,皆星宿名,即北方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虛宿、危宿、室宿、壁宿)中的三宿。
(22) “乘槎”句:乘槎,神話謂乘木排上天。《博物志》卷三:“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李商隱《海客》詩:“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槎(chá),木(竹)筏、木(竹)排。帝孫,民間神話傳說中巧于織造的仙女(織女星),為天帝之孫。唐彥謙《七夕》詩:“而予愿乞天孫巧,五色紉針補兗衣。”
(23) “虛盈”二句:虛盈,月缺為虛,月圓為盈。輪,月輪,即月亮。莫定,指月亮不一定是圓的,有月缺的時候。晦朔,農歷每月的末一日為“晦”,每月的初一為“朔”。魄空存,指晦朔日,看不見月亮,只有月亮的魂魄存著。空,僅,只,詳見以上注釋(15)。
(24) “壺漏”二句:壺漏,即漏壺,古代的計時器,詳見第四十五回《代別離·秋窗風雨夕》注釋(8)。涸(hé),干涸,指漏壺的水滴干。焰已昏,燈油將盡,或蠟燭即將燃完,火焰昏暗。
(25) “寒塘”二句:寒塘,透著寒氣的池塘。渡鶴影,形容孤鶴飛渡之快,只見影子。冷月,清冷的月光。葬花魂,指清冷的月光照著花的靈魂。因花已死亡,埋入花冢,月光照著,如月光葬花魂(月光長伴花魂)。
(26) “香篆”句:香篆,即篆香,又稱更香,詳見第二十二回《燈謎一組·更香》注釋(1)。銷金鼎,指篆香在銅爐中燃燒。金鼎,對香爐的美稱,實質是銅爐。李清照《醉花陰》詞:“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瑞腦,檀香。金獸,銅爐。
(27) “脂冰”句:脂冰,蠟燭。膩,凝凍的意思。玉盆,對托盤的美稱。這句說,蠟燭插在托盤中燃燒,蠟油流淌在托盤里凝凍了。
(28) “簫增”二句:嫠(lí)婦,寡婦。《左傳·昭公十九年》:“莒有婦人,莒子殺其夫,已為嫠婦。”這句說,簫聲增添了如寡婦哭泣般的哀怨凄楚。溫,作動詞,使暖和。
(29) “空帳”二句:帳內空著,帳上的繡鳳也感到悲寂;排開的屏風上畫著的鴛鴦,用布幔遮掩著。承接上一句中叫侍女溫暖被子,前句猶言帳內“半空”,不是“全空”(尚無配偶);后句說獨居閨房,不忍看到象征夫妻恩愛的鴛鴦,而把它們遮掩了。
(30) “露濃”二句:露濃,露水下得多。霞,日出日落時的云彩,這里指霧氣。霞重,霧氣濃。捫(mén),扶住,按住。“露濃”指夜里,“霞重”指早晨。
(31) “猶步”二句:可漫步在曲折的水塘邊,還可登上寂寞的丘原。猶,可以。《詩·魏風·陟岵》:“上慎旃哉,猶來無止。”縈紆(yíng yū),旋繞彎曲。寂歷,寂寞。韓偓《曲江晚思》詩:“云物陰寂歷,竹木寒青蒼。”原,丘原。
(32) “石奇”二句:石奇,即奇石,形狀奇特的石頭。神鬼縛,即縛神鬼,比喻奇石如捆綁的神鬼。木怪,即怪木,形狀古怪的樹木。虎狼蹲,比喻怪木如虎踞狼蹲。
(33) “赑屃”二句:赑屃(bì xì),傳說中的一種力大動物,形狀像龜。這里指石碑下作墊座的石龜。朝光,晨曦之光。罘罳(fú sī),古時設在屋檐下或窗戶上防止鳥雀來住的網,用絲線或銅絲織成。屯,作動詞,凝集的意思。
(34) “振林”二句:振林,形容“千樹鳥”同時鳴叫聲音大,林木都振動了。千樹鳥,不是確數,極言鳥多。啼谷,指猿在山谷中啼叫。李白《早發白帝城》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5) “岐藝”二句:岐藝,即藝岐,有本領認識岔道。藝,才能,技巧,這里作動詞:有本領認識。岐,岔道。泉知,即知泉(知道是泉水)。源,泉水的源頭。
(36) “有興”二句:有興,有情趣。悲何極,怎么會悲傷到極點。意豈煩,難道會心里煩悶。
(37) “芳情”二句:芳情只月遣,美好的情懷只有向月亮訴說。“芳情”當指兒女私情,妙玉是佛門女子,此種情懷只有自己設法加以排遣、克服,如向月亮訴說。雅趣,高雅的情趣。
(38) “徹旦”句:徹旦,通宵。休云倦,不要說疲倦。
(39) “烹茶”句。烹煮香茶,一邊喝茶一邊細細地評論這篇聯詩。
【譯文】
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多么圓、多么清明,我們到園中賞玩,就像元宵佳節看燈會。天上北斗星、簸箕星與圓月爭奪爛漫,地上到處響起管弦樂聲,熱鬧紛繁。有多少地方的人們在賞月飲酒,杯盞飛傳,興味十足;又有哪一家不把窗戶打開,觀賞團圓之月!
那邊凸碧堂,老太太帶領中秋宴會進行正酣,今夜大觀園鬧哄熱烈,紅燭高照珍美筵席,杯盞相碰,頌揚聲不絕:桂樹向榮新花常開常香;萱草顏色健旺,萱堂主人永享福壽。微寒小風吹拂著一張張醉紅的臉,美好夜晚的景色被映襯得鮮明而有暖意:月光亮堂堂如白綢連接天地,月光又在庭院中隨著花樹搖曳。老人們童心勃發,爭吃月餅,不怕小輩嘲謔;姑娘們饞相垂涎,分搶西瓜,不怕長輩指笑。又行起酒令來,大家分成對兒服從令官,骰子擲出紅點者占先,射覆酒令聽令官宣布多遍;再做傳花游戲、賦詩吟詠,傳花鼓擊得又響又激烈,賦詩吟詠須評出高低優劣,賞罰不分長幼,也不分賓客和主人。
這里凹晶館,我倆玩中秋即景聯句別有體驗。有時倚著欄桿構思,心中念念;有時靠在門邊斟酌字句,口中喃喃。仰望天上,滿月形巨光強,氣勢壯闊;婺女星雖纖小光弱,但性情高潔。遙想從前,嫦娥偷吃靈芝奔向月宮,寂寞廣寒宮搗藥的精靈白兔出來迎接。今夜我倆打算作一番神游:駕起木筏渡過天河,去拜訪天帝之孫;還要冒犯北斗星神,邀請牛郎星神、織女星神共度中秋之夕。
那邊凸碧堂,宴會酒雖喝完情未完,然歡樂時光易逝,更次將盡,終于歡聲笑語漸漸地停歇,繼而轉為沉寂,凸碧堂前只剩下月光的影痕。這里凹晶館,庭院里孤石四周堆集了風吹落葉,只有合歡樹葉成雙在夜霧中相合,急促的秋泉如石髓從石洞中瀉出,加重了霧氣夜靄,化作朝露滋潤階前茂密的茵陳草葉。漏壺水快要滴干了,漏滴之聲將斷絕;窗前燈盞油快要燃盡了,燈光已昏暗。圓月已西沉——月升月落月不能長在空中,猶如月圓月缺月不能長圓,而當月末月初無月時,就只有它的魂魄尚存。清寒的水塘上,孤鶴驚飛掠過,水塘畔一座花冢,清冷的月光照著,月之魂魄與花魂相伴,長眠在黃土隴中。
月最圓圓不過中秋夕,既出外賞玩不應生出煩惱!抬頭觀月月太遠,可以沿著曲折的池邊走走,看看圓月跌落水中,即使跌入池底,也只有丈余距離;還可以拾級登上寂寞的丘原,頭頂圓月,權當彼此接近了。丘原之上博大深邃;丘原之下俗相畢現:怪石崢嶸像捆綁的神鬼逼人心寒,樹木奇異像蹲伏的虎狼令人膽驚。上丘原容易,下丘原艱難:重露封住蒼苔,蒼苔更滑路難行;濃霜壓彎青竹,青竹力竭難依靠。
今夜有多少人出外賞月,又有多少人足不出戶?看更香在銅爐內銷蝕,看燭淚在托盤中凝結。夜深又聞何方簫聲嗚咽,如悲傷寡婦哭泣;冰涼的被子叫侍女溫暖,睡去也許會萬事大吉。怎奈帳內空空,帳上繡鳳也感到孤寂,也不忍看屏風上畫著的鴛鴦,而把它們遮蓋了。憂愁隨著明天的到來而結束!曙光把石碑下的神龜照得透亮;晨露將屋檐下的羅網浸得濕透。樹林里群鳥齊鳴把林木都振動了;深山空谷傳來一聲聲清脆的猿啼。熟記的岔道布滿霞光,怎么能忘記;叮咚作響的是泉水,不必問源頭。櫳翠庵的鐘聲已經敲響;稻香村的雄雞開始報曉。
聰明人聰明實在一些吧!既有興出外賞月,怎么還會悲傷至極?沒有憂愁難道會煩惱不安?心懷美好的情感,只有向月亮訴說,自己加以排遣;高雅的情趣沒人可以唱和,那就自得其樂,自行消化。賞玩了一個通宵,不要說已經疲倦,烹煮香茶,邊喝茶邊把聯詩細細地品嚼。
【鑒賞】
黛玉、湘云二人詩會,辛酸!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秋月下“感凄情”、“悲寂寞”在所難免
自從《紅樓夢》開卷以來,曹雪芹描寫賈府過中秋節已有幾次,然而賈府這一次過中秋節,與過去幾次相比不能同日而語,不要說歡樂的氣氛大不如以前了(這次雖也有一些歡樂的場面,但顯得很勉強),甚至還出現了凄涼的場景。先是賈珍一家子提前一天在后花園過中秋節,時至三更出現鬼魂,在那邊墻下長嘆一聲,把賈珍等人嚇得毛骨悚然;接著又出現陰風,陰風過處,又聞得墻后頭祠堂內門窗開閉聲,賈珍一家子“只覺得風氣森森,比先更覺凄慘起來”;再看月色,也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眾人都覺毛發倒豎”。十五中秋節夜,賈母帶領一家子在大觀園凸碧山莊開家宴,上半場氣氛算是不錯,有傳花游戲、講笑話等應景場面,只是聚攏來的人比往年少了好些個,引起賈母的嘆息:“天下事總難十全”;到了下半場氣氛轉了:賈母要聽吹笛,喚來吹笛的孩子,“嗚咽悠揚吹出笛聲來”,賈母要聽“慢曲”,于是“只聽桂花陰里,又發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凄涼,大家多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眾人不禁傷感”。曹雪芹在回目中說,賈珍一家子遇到的是“異兆”,賈母等人是“感凄情”。曹雪芹這樣描寫及在回目中所說的,決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暗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征兆,亦即是賈府由盛而衰的序幕已經拉開,小說轉入正面、直接描寫人物悲劇命運及悲劇結局。
“凹晶館中秋即景聯句”即是在上述背景下舉行的。說它是桃花社的一次詩會,讀者簡直要流出眼淚!參加的人只有社主黛玉、社員湘云兩個,懷著孤凄寂寞的心情,在大觀園一角的凹晶館,在雖是中秋圓月、但卻是冷冷的月光下,在從賈母等那里傳來的悲怨笛聲中,進行“中秋即景聯句”游戲,其情其景與昔日海棠社初創時期的幾次詩會相比,真是有了天壤之別。在聯句開始前,兩個人發了一陣關于“不遂心”的議論和感慨,更使讀者感受到,黛玉與湘云的這次聯句游戲,是將眼淚裹在眼皮里進行的。聯詩的前半部雖有描述賈母賞月宴會,熱鬧歡樂的詩句,但僅僅是應景而已,試想連賈母本人都未能真正感受到這種熱鬧歡樂氣氛,聯句所描述的熱鬧歡樂又有多少實在的內容,多少實際意義呢?相反的繼續往下聯句,黛玉與湘云的寂寞悲涼之感油然而生,聯句的內容與情調也就自然地變為悲涼寂寞了;到最后的“虛盈輪莫定”、“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冷月葬花魂”,簡直就是在奏響哀音了!聯詩的下半部才是“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真實寫照。黛玉與湘云的聯詩最后兩句,“寒塘渡鶴影”,意境在于孤凄寂寞,“冷月葬花魂”,意境除了孤凄寂寞,還籠罩上了濃重的悲涼、悲哀。前者為湘云所說,后者為黛玉所說,也是十分恰當的,完全符合兩個人的身世命運、性格特點。兩個人的聯詩,被出外賞月的檻外人妙玉聽到了,覺得“有幾句雖好,只是過于頹喪凄楚”,于是叫停,說是“不必再往下聯”,若再聯下去,“反不顯這兩句,到(倒)覺得堆砌牽強”。可見這最后兩句詩句所達到的最高意境;同時也可見曹雪芹的用意之深,實際上通過這兩句詩,又一次點出了黛玉、湘云各自的悲劇命運。
妙玉將黛玉、湘云邀請到櫳翠庵歇息吃茶。妙玉取出文房四寶,叫她倆把聯詩從頭至尾再說一遍,替她倆全部寫了出來。黛玉請她對聯詩作些改正,她先謙虛說“不敢妄加評贊”,又說才二十二韻,“我竟要續貂”,黛玉非常高興。妙玉“提筆微吟,一揮而就”,續了十三韻,使這篇聯詩一共有了三十五韻。妙玉才思敏捷,所續的十三韻詩句,非常美麗、精彩。《紅樓夢》十二支曲中,屬于妙玉的那一支《世難容》,開首兩句形容她“氣質美如蘭,才華復比仙”,這里她續《凹晶館中秋即景聯句》,作了極妙的詮釋。《金陵十二釵正冊》中,對于妙玉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在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第一,妙玉具有凡人心態。中秋圓月象征親人團圓,賞月是凡人之舉,閨閣女子賞月還寄托了一種兒女私情,這些都非佛門中人所為。妙玉卻是耐不住守著青燈黃卷在蒲團上打坐,也跑出來賞月,她對黛玉、湘云說:“聽見你們大家賞月,又吹得好笛,我也出來玩賞這清池皓月。”如此的心態舉動跟凡人何異?
第二,妙玉續詩中也有悲音。她批評黛玉、湘云的聯詩“有幾句雖好,只是過于頹喪凄楚”,聲言“如今收結,到底還該歸到本來面目上去”,意思是要表現出中秋圓月之夜的美景,及賞月人的歡樂心情,以抵消黛玉、湘云的凄楚之音,然而她的續詩一上來奏的就是凄楚之音!看更香銷蝕、紅燭流淚,聽寡婦哭泣一樣的凄涼悲切的簫聲,體驗空帳的孤獨寂寞……這樣的凄楚之音、頹喪情緒,絕不亞于黛玉、湘云懷有的那種憂思愁情。固然可以把它解說為她的續詩與黛玉、湘云聯詩銜接上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成分是出于妙玉潛意識里的秘密自然流露。
第三,善于排遣正表明妙玉具有凡人情感。上海越劇院從《紅樓夢》中擷取一些素材,編寫成越劇小戲,其中尤以嗓音甜糯、風格典雅為特點的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方亞芬的《妙玉靜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出小戲主要就是表現妙玉對自己的兒女情懷進行排遣。寶玉有天來櫳翠庵,妙玉將他留下的腳印,又是要鏟掉又是依著走一走;將寶玉坐過的蒲團,又是要舉起來丟掉又是放下來坐一坐;將寶玉吃過茶的杯子,又是要摔碎又是撫弄,還吃杯里的剩茶。妙玉的矛盾心情、滑稽可笑的舉動,以及作為佛門女子所特有的對自己懷有的兒女情感努力進行自我排遣的那種悵然、辛酸,被她表演得淋漓盡致,精彩絕倫。妙玉與黛玉兩個人比較,妙玉的聰明之處在于對心事會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主要是自我排遣;而黛玉對心事總是耿耿于懷,揮之不去,不會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自我排遣。妙玉所續的《凹晶館中秋即景聯句》,在收尾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自我排遣的意思非常明顯:“有興悲何極,無愁意豈煩”;“芳情只月遣,雅趣向誰言”。這些詩句誠然是為了“教育”黛玉、湘云,是為了抵消她倆的凄楚之音,將聯詩“歸到本來面目上去”,但是,詩句所流露的自解自嘲式的口氣,無可奈何“只能如此”的意味,又怎么不是聰明的妙玉在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自我曝光呢?因為,兒女之情在黛玉、湘云還會有可能性,而她是佛門之女,是完全沒有希望的。
最后我要向讀者朋友說明的是,在翻譯時遇到與翻譯《蘆雪庭即景聯句》同樣的問題,即在許多地方前一個對句與后一個對句在內容上聯不起來,因此也采取“段譯”的方法,并且按照時間順序將段落的次序進行了調整,以便翻譯出一篇結構合理、自然,內容連貫、完整的散文。讀者朋友如進行對照閱讀,是要加以注意的。妙玉的續詩第一段,從與黛玉、湘云的聯詩銜接的角度看,是不應該調后的。但我還是把它調后了,理由是:前面段落意思完整,妙玉進行續詩另起段落開始;第二,調后符合時間順序,在結構上比較合理;也符合妙玉要抵消黛玉、湘云的“過于頹喪凄楚”的想法——既有這種想法,一開始就奏出凄楚之音,顯得不合理。而將凄楚之音挪后顯得合理、自然,表明是妙玉的潛意識在不經意間流露。
上一篇:《恨無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匿名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