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彝
樓檻排山鬼島開,白頭今詣粵王臺。
射鷹詩話平夷志,載汝輪船渡海來。
此詩題下,作者自注:“壬戌正月元旦到粵”。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詩題“渡海”,即指詩人在同治元年(1862)舊歷新年初一從香港到達廣州。首句的“鬼島”,是指香港。香港包括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兩部分。香港是在鴉片戰爭后淪為英國殖民地的,而九龍半島則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國以租賃形式強行霸占的。作者寫這首詩時,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的次年,詩人用鬼島稱香港,既有對英國侵略者的鄙視之情,也有對英國侵略者的仇恨色彩。首句是說,詩人乘坐著樓船,迎著排山海浪,離開了香港。他去哪里呢?緊接著第二句作了回答:“白頭今詣粵王臺”。詩人寫此詩時,年剛六十,所以以“白頭”自喻。粵王臺,即越王臺,舊址在今廣州市越秀山上,西漢南越王趙佗所建。越王臺幾經滄桑,早已廢棄。后來很多詩人墨客,登臨越王臺遺址,總喜抒發家國興衰的感慨。“登臨我向亂離來,落落千年一越臺”,“莫作楚囚愁絕看,舊家歌舞此銜杯”,這是南宋文天祥被元軍俘虜,被押路經廣州登臨越王臺時寫的詩句(《越王臺》),家國衰亡,無限傷懷。“白頭今詣粵王臺”,這里的“粵王臺”,既有代指廣州的意思,也同樣有感嘆家國興亡的感慨的情調。
“射鷹詩話平夷志,載汝輪船渡海來”,這是詩人對時局感慨的情感的高度凝聚,也是詩人系念國家安危的豪情氣概的形象體現。“射鷹詩話”,是指詩人所著的《射鷹樓詩話》,此書與一般的詩話不同,它不僅注重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且用較多的篇幅輯錄有關鴉片戰爭的詩和關于鴉片戰爭的記載,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平夷志”是指《破逆志》和《平夷十六策》,這是詩人寫的兩部著作,在這兩部書里,詩人提出了鞏固海防,反抗侵略等一系列主張,受到林則徐的賞識,譽之為“救世之書”。林昌彝是一個感情外露的人,鴉片戰爭時,他“每談海氛事,既激昂慷慨,幾欲拔劍起舞”,詩以“射鷹詩話平夷志,載汝輪船渡海來”作結,也是他激昂慷慨,拔劍起舞的愛國情懷的形象體現,而滔滔海浪,飛馳的輪船,更襯托出詩人抗敵救世的緊迫感。詩以“排山”開篇,以“渡海”作結,詩人憂傷國事,系念興亡之情,盡凝聚于詩句之中,詩的格調深沉慷慨,又給人以奮發高昂的美的情趣。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康有為《過虎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