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小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予其懲,而毖后患。①莫予荓蜂,自求辛螫。②
肇允彼桃蟲,拼飛維鳥。③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④
【注釋】①懲:朱熹《詩集傳》:“懲,有所傷而知戒也。” 毖(bi 必):《毛傳》:“毖,慎也。” ②荓(ping 平)蜂:牽引扶助之意(從《毛詩正義·孔疏》)。辛螫(shi 式):陳奐《詩毛氏傳疏》:“辛螫、《釋文》引《韓詩》作辛赦,云:‘赦,事也。’辛事,謂辛苦之事。” ③肇:《鄭箋》:“肇,始。”允:陳奐《詩毛氏傳疏》:“允,語詞。”桃蟲:即鷦鷯,一種小鳥。傳說此鳥最終將變為大鵬。拼(fan 翻):通“翻”。此二句喻小患不除必釀成大禍。 ④蓼(liao 了):一種水草名,其味辛辣。此句喻陷入困境。
【譯文】 管、蔡之亂為借鑒,謹慎穩當防后患。沒人輔助心不安,自我操勞心里煩。始為鷦鷯不起眼,翻飛為雕成禍患。不堪邦國多患難,今陷困境難熬煎。
【集評】 元·劉瑾:“謹之于小者,即謹之于始也。即所謂‘訪落’之意也。謹之于始,不以蜂為小而使之,則其后無辛螫之患矣。不信其為桃蟲之小,則其后無翻飛大鳥之患矣。名篇者特于‘毖’字上加一小字,其意深矣。”(《詩傳通釋》卷十九)
明·孫鑛:“天下之事當慎其小,小時而不慎,后為禍大,故成王求忠臣早輔助已以救患難。全篇議論,又推廣設譬以寓意,其用意甚巧機,甚陡,諷詠之趣味最腴且永,此是經中一新變格。”(《孫月峰先生批評詩經》卷四)
明·鄒泉:“此詩乃管蔡既誅,周公已歸之后而作,維鳥以上,譯其當患之事,以下示其求助之意。荓峰是輕任之過,允桃蟲是輕信之過,此詩見成王虛心求助之意,至親隱諱之情。”(清·王鴻緒《詩經傳說匯纂》卷十二引)
明·鐘惺: “創鉅痛深,傷弓之鳴。”(《詩經四卷小序一卷》卷四)
清·姚際恒:“憤懣、蟠郁,發為古奧之辭;偏取草蟲等作喻,以見姿致,尤奇。……此為成王既誅管、蔡之后, 自懲以求助群臣之詩。”(《詩經通論》卷十七)
清·方玉潤: “《小序》謂 ‘嗣王求助’, 語雖混而近是。 《集傳》謂‘亦《訪落》之意’,則全非。蓋《訪落》欲紹前徽,比詩乃懲后患,用意各有所在,辭氣亦迥不侔。……此詩名雖‘小毖’,意實大戒,蓋深自懲也。故開口即言懲患,不知如何自儆而后可免于禍,慮之深則惕之至耳。”(《詩經原始》卷一)
近·吳闿生:“此則管、蔡難后之詞,……此當為成王自作。察其詞氣可以決之。 ……舊評云: 哀音動人。”(《詩義會通》卷四)
【總案】 此詩是寫平定管蔡之亂以后,周成王總結歷史教訓,自我警戒并求助于群臣。《鄭箋》說:“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監叛而作亂,周公以王命舉兵誅之,歷年乃已。故今周公歸政,成王受之,而求賢臣而自輔也。”此詩富有哲理性,詩中以桃蟲為喻,深入淺出,告訴人們這樣一個哲理:“天下之事當慎其小,小時而不慎,后為禍大。” (孫鑛語)全詩多用比喻, 因此較為含蓄生動。
上一篇:詩經《國風·召南·小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節南山之什·巷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