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懷[1]
杜牧
【原文】
落魄江湖載酒行[2],
楚腰纖細掌中輕[3]。
十年一覺揚州夢[4],
贏得青樓薄幸名[5]。
【注釋】
[1]遣懷:排遣情懷。
[2]落魄:困頓失意、放浪不羈的樣子。載酒行:裝運著酒漫游。意謂沉浸在酒宴之中。
[3]楚腰:指美人的細腰。史載楚靈王喜歡細腰,宮中女子就束腰,忍饑以求腰細,“楚腰”就成了細腰的代稱。掌中輕:據說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身體輕盈,能在掌上翩翩起舞。這是一種夸張的形容。
[4]揚州夢:作者曾隨牛僧孺出鎮揚州,經常出入倡樓,后分務洛陽,追思感舊,謂繁華如夢,故云。
[5]青樓:唐以前的青樓指青漆涂飾的豪華精致的樓房,這里指歌館妓院。薄幸:薄情。
【作者】
杜牧(803~853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稱“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賞析】
《遣懷》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代表作品之一。這是作者回憶昔日的放蕩生涯、悔恨沉淪的詩,表面上是抒寫自己對往昔揚州幕僚生活的追憶與感慨,實際上發泄自己對現實的滿腹牢騷以及對自己處境的不滿。
此詩當作于杜牧在黃州刺史任上,為追憶十年前的揚州歲月而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轉掌書記,居揚州。當時他三十一、二歲,頗好宴游。他在揚州期間,與青樓女子多有來往,詩酒風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憶,乃有如夢如幻、一事無成之嘆。
詩的前兩句截取了詩人揚州生活的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首句起于“落魄”二字,定下了全詩感傷的基調,并借以說明“載酒行”的原因在于借酒消愁。第二句用了楚靈王好細腰和趙飛燕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的典故,暗示了作者和妓女之間親密的關系。將兩句合看,有酒有色,可見杜牧揚州生活之放蕩。
后兩句從具體中抽離出來,抒發感慨,“十年”的時光對詩人來說,并不短暫,在這十年當中,他常置身于煙花柳巷之中,周旋于揚州名妓之間。如今看來,一切繁華皆為南柯一夢。在“十年”和“一覺”的對舉中,蘊涵了詩人無盡的感傷:自己的凌云之志、自己的青春年華、自己的報國之心在十年之后都已煙消云散,夢醒時分,回首往事,自己在這些日子里都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贏得青樓薄幸名”以調侃的語氣給出了答案——這十年的光陰,都被耗費在了歌館妓院之內,但即使是在自己終日攬腰于手、耳鬢廝磨的煙花女子那里,“贏得”的卻也只是一個薄情寡義的名聲。詩人對仕途的失意,對生活的悔恨,通過“贏得”二字,以自嘲的方式表現得深刻且沉痛。
這四句詩在結構上可謂波瀾起伏,首句因有“落魄”兩字,調子是壓抑的,而次句描寫妓女美好的姿態,又摻雜著愉悅的感受,詩情在這里形成了一個轉折。第三句將自己十年揚州生活歸于一夢,是對過去的否定,詩情再次重重跌落,末句照應第二句詩,采用肯定的句式加以自嘲,“贏得”二字又使詩歌結構產生了變化。全詩句句轉折卻又彼此勾連,不愧為杜牧的重要代表作品。
上一篇:詩經·大雅《江漢》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錢為善《送曹克明員外之湖廣省》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