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節南山之什·巷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①彼譖人者,亦已大甚!②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③彼譖人者,誰適與謀?④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⑤慎爾言也,謂爾不信。⑥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⑦豈不爾受?既其女遷。⑧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⑨蒼天蒼天!視彼驕人,
矜此勞人!⑩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11)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12)有北不受,投畀有昊。(13)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14)寺人孟子,作為此詩。(15)
凡百君子,敬而聽之!(16)
【注釋】 ①萋、斐:紋彩錯雜貌。萋:同“緀”。貝錦:圖案如貝紋的錦緞。②譖:讒毀他人。大:通“太”。③哆(chi齒):張口貌。侈:張大貌。南箕:南天上的箕星。共有四顆,兩顆為腳,兩顆為舌,四星聯成梯形,形如簸箕,故名。古人以為箕星主口舌是非,故用以比喻讒人。④適(di迪):同“獨”,主。⑤緝(qi七)緝:通“咠咠”,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貌。翩翩:通“諞諞”,巧佞之言。⑥慎:小心,當心,爾:指讒人。信:貞信,誠實。⑦捷捷:巧言善辯貌。幡(fan翻)幡:反復無常。⑧既:同“即”,即將。女(ru汝):汝。遷:去,離開。⑨驕人:驕橫之人,指進讒者。好好:喜悅自得貌。勞人:憂愁之人,指被讒言。草草:憂愁苦悶貌。⑩視:審察。矜:同情,憐憫。(11)畀(bi畢):給予。(12)有:助詞。北: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13)昊(hao浩):昊天,廣大的天。(14)楊園:園名。一說,低下之地。猗(yi以):依,引申為連接。畝丘:丘名。一說,高丘。(15)寺人:古時宮中近侍小臣,猶如后來的宦官。孟子:寺人之名。(16)敬:警惕,儆戒。
【譯文】 紋彩交錯,花紋絢爛,織成貝殼般的五彩錦緞。那些好誹謗人的家伙,讒毀人不擇手段。張開大嘴,咧開大口,仿佛天上的南箕星宿。那些好誹謗人的家伙,是誰給他們劃策出謀? 交頭接耳,鼓舌搖唇,千方百計謀害別人。勸你說話要謹慎,眾人皆言你不誠信。巧言善辯,反復無常,千方百計害忠良。難道沒受你毀謗?最終躲開你這豺狼。
讒人得志易忘形,被讒之人憂無窮。蒼天啊蒼天!快審察這驕橫之人的罪惡,可憐俺這受害人的苦痛! 那些好誹謗人的家伙,是誰給他們出謀劃策?抓住那些造謠者,扔給豺狼老虎解饑渴。豺狼老虎不愿吃,扔到北國大荒漠。北國荒漠也不要,交給上天去發落。楊園有路雖云低,連接畝丘高敞地。我是寺人名孟子,作詩斥讒義不辭。列位君子快快起,警惕聽之莫遲疑!
【集評】 《毛詩序》:“《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傷于讒,故作是詩也。巷伯,奄官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十二)
漢·鄭玄:“讒人譖寺人,寺人傷其將及巷伯,故以名篇。”(同上)
宋·王安石:“‘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者,驕人譖行而得意,勞人遇讒而失度,其狀如此也。”“‘蒼天蒼天’,蓋以王之不明,無所告訴而告之于天也。”“楊園,下地,以況卑人;畝丘,高地,以況大臣。欲陵畝丘,則必道楊園,言將譖大臣,必始于卑人也。”(《詩義》卷十二)
宋·朱熹:“時有遭讒而被宮刑為巷伯者,作此詩。”(《詩集傳》卷十二)
清·姚際恒:“(三章)此章較前章意深。”“(六章)刺讒諸詩無如此之快利,暢所欲言。”(《詩經通論》卷十一)
清·方玉潤:“其時善人遭讒被禍至于此極,不能不令人扼腕而嘆彼蒼之夢夢耳。”“(一、二章)凡譖人者不外文致、簸揚兩端。首二章已將小人伎倆從喻意一面寫足,以下便不費手。”“(三、四章)此二章進一層說,言譖人者亦將自受其譖。”“(五章)譖人與受譖于人兩面雙題,總上起下,為全篇樞紐。”“(六章)處置小人,不但揮諸天外,且欲得而甘心焉。”“(七章)受譖者既已大受其害,則惟有作詩以戒后之君子勿受其害而已。”(《詩經原始》卷十一)
【總案】 飛短流長,造謠中傷,必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者,代不乏人;信讒寵佞,聵聵昏昏者,何世無之?而憂讒畏譏,忍辱含冤,身辱名虧者,今古而同,此乃茫茫人世間之頭等大悲劇也,悲夫!寺人孟子,受讒之害,冤莫深矣,辱莫甚矣,痛莫大焉。其撻佞剔奸,深入骨髓;斥讒罵巧,切齒泣血;而以現身說法儆世誡人者,用心可謂良苦。其聲厲,其情怨,其意誠。后之君子,吟詠此詩,莫不擊節而長嘆也。
上一篇: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小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怨歌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