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
青蒲飲泣知何補,慷慨難酬國士恩。
欲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
這首詩作于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林旭被捕入獄,此詩是他在獄中給譚嗣同的。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擔憂與報“國士恩”的思想交織于其中。反映了作者當時的政治熱誠和復雜的心情。一、二兩句,抒寫自己為不能報“國士恩”而極其痛苦的情懷。“青蒲”為青色的蒲團,是古代宮室中鋪地之席。據史載:史丹以親密之臣的身分得以侍候皇帝的疾病,當皇帝獨寢時,史丹就走入臥室,頓首青蒲之上(《漢書·史丹傳》)。詩人借用這一典故比喻自己受光緒皇帝的恩遇和信托。詩人回顧皇上的厚愛,不禁心情極為悲痛,雖然詩人也懂得怎樣去報答,但是如今慷慨赴國難,壯志未能酬,被監禁獄中,也難以報償“國士”之恩了,表達了對光緒皇帝的深情。然而在他的報恩思想中,也反映了他的愛國熱忱。三、四兩句便轉而反思變法失敗的原因。“千里草”,是由“董”字拆成。漢獻帝時,京城中流傳著這樣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后漢書·五行志》)這童謠是說董卓將要失敗。詩中以此典借指董祥福。在詩人看來,董祥福是戊戌變法時可以相信的人物,而所謂“健者”卻是不應該相信和求助的。詩人借用了歷史上袁紹怒斥董卓,自稱“天下健者”(《后漢書·袁紹傳》)的史實,以袁紹喻指袁世凱。“本初健者莫輕言”,實際是“莫輕言健者”,在戊戌政變之前,詩人就看出了袁世凱的奸詐。詩中暗示譚嗣同當初就不應該輕易地請求袁世凱相助,悔恨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詩寫于獄中,故全詩寫得較隱晦含蓄,用典較多,但恰到好處,無雕琢之跡;詩風質樸,感情率真,悲中見壯,一氣呵成,委婉地寄寫了作者的無限感慨。
上一篇:譚嗣同《獄中題壁》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高旭《對菊感賦》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