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鏗
鷲嶺春光遍,王城野望通。登臨情不極,蕭散趣無窮。
鶯隨入戶樹,花逐下山風。棟里歸白云,窗外落暉紅。
古石何年臥,枯樹幾春空?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叢。
這是南北朝時期陳代詩人陰鏗的代表作品。
這首詩中寫的“開善寺”,在南京城郊鐘山,即紫金山,梁武帝天監十四年(515)建。趙宋以后改名太平興國禪寺。開善寺周圍美麗的景色使詩人贊嘆不已,流連忘返。
詩篇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到春光遍野的紫金山上,“鷲嶺”,即靈鷲山,在中印度,相傳如來曾在此講經,所以成為佛家圣地。在古詩中常以此來稱有著名佛寺的山,這里喻指鐘山。“王城”指京城建康,即今南京市。鐘山遍地柳綠花紅,春意盎然,俯瞰山下的京城建康,金陵王氣盡收眼底。登上高峻秀麗的紫金山,不盡的情意油然而生;擺脫了塵世的煩惱,大自然的野趣使人心曠神怡。屋傍的樹枝伸入朱簾繡戶,美麗的黃鶯也因之飛了進去;飄蕩的落花被風吹落下山,卻又象花在追逐下山的風。白云悠悠,繚繞著寺院的雕梁畫棟;夕陽嫣嫣,窗外灑滿了落日的余輝。嶙峋的古石何時在這里長臥?盤曲的枯樹又經歷了多少個春秋?可惜自己未能久留山中做個隱士,象幽靜的桂樹挺立在群芳叢中。
詩人以清麗細膩的筆觸寫開善寺的春景,由遠及近,靜中有動,虛實相生。既有宏觀的潑墨寫意,如“鷲嶺春光遍,王城野望通”;又有微觀的工筆描摹,如“鶯隨入戶樹,花逐下山風”。詩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看花花亦有意,望鳥鳥也多情;對古石而長嘆,撫枯木而動容。結尾兩句慨嘆自己未能象桂樹一樣地做個長留山中的隱士,使人想起淮南小山《招隱士》中的詩句:“桂樹叢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這種超然人世、陶醉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懷,正典型地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苦悶和向往。開善寺的美麗景色和佛教圣地的極樂世界相互映襯,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給人以生活的啟迪,這種寫法是耐人尋味的。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憶江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