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海棠溪》唐山水詩鑒賞
薛濤
春教風(fēng)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
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紗①。
海棠溪在重慶市南,溪邊昔多海棠,薛濤這首詩就是歌詠海棠溪畔海棠花的。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海棠花以她的鮮紅嬌美而著稱。未放時(shí),濃紅耀眼,開放后,淡粉中透紅,含苞待放時(shí),最為艷麗妖嬈,宛如剛剛出落的少女。明人王象晉形容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 (《群芳譜·花譜》)。唐代人還把海棠花尊為“花中神仙”。詩人薛濤酷愛紅色。她詩中“紅開露臉誤文君”的朱槿花,“曉霞初壘赤城宮”的金燈火,她門前的琵琶花,她自制的“深紅小箋”,都讓人感到她對紅色的獨(dú)特感受和熱烈活潑的內(nèi)心世界。海棠花這位“花中神仙”,詩人更是奉為群芳至尊,詩中圍繞一個(gè)“仙”字,賞其色澤,嘆其靈異。
“春教風(fēng)景駐仙霞”。大地回春,詩人放眼望去,海棠溪畔紅霞繚繞,猶如仙女鋪下的彩緞,耀眼奪目,光彩照人。詩人不禁感嘆,這象不是凡境所有,是造化之功,是花神降臨,它們著意為海棠布上了花季的最佳風(fēng)景,著意讓海棠披錦裹緞! 詩人把海棠花色稱為“仙霞”,可見尊奉之至,用 “教”“駐”兩個(gè)動詞寫海棠花色來之不凡。
“水面魚身總帶花”,描寫溪水中的海棠花。溪水明澈,海棠倒映,這景致已是十分美好。但這是人們常見之景,顯不出海棠的靈氣。詩人以活潑的思致,寫花兒飄落水中,穿梭的魚兒身上總是帶著紅色的花瓣。一個(gè)“總”字,寫出海棠花之繁,因繁而落紅無數(shù),飄滿水面,還賦予了海棠花意志靈氣,仿佛水中的花瓣總是追逐魚兒,為其裝點(diǎn),使之艷麗。海棠花可真為花中之仙了!
愛之極,也就憾之極。后兩句詩人筆鋒陡轉(zhuǎn),由對海棠花的描繪贊嘆轉(zhuǎn)入無限的遺憾喟嘆。是啊,海棠花的仙氣、靈氣世人中有誰能理解呢? 人們競相用海棠花汁漂染輕紗,似乎要用人工染就的紅紗與神功天造的海棠花色比美。此種舉動是何其輕率,又是何其庸俗! 對“花中神仙”來說,又是怎樣的褻瀆啊! “不思”,不懂,不理會,這兩個(gè)字包含了詩人無窮遺憾,更見對海棠花無尚的愛憐、尊奉。
從這首小詩中,我們仿佛感到詩人熱烈如海棠,清逸如花仙的氣質(zhì),我們似乎窺探到了詩人細(xì)膩豐富而又多愁善感的內(nèi)心世界。正因此,詩人對海棠花有不同世人的特殊感受,描寫海棠的詩也有不同他人的 “妍秀絕倫” (《唐詩快》)之致。
上一篇:李群玉《漢陽太白樓》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姚鼐《淮上有懷》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