鴇羽
肅肅鴇羽(1),集于苞栩(2)。王事靡盬(3),不能藝稷黍(4)!父母何怙(5)?悠悠蒼天!曷其有所(6)?肅肅鴇翼(7),集于苞棘(8)。王事靡盬,不能藝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9)?肅肅鴇行(10)集于苞桑(11)。王事靡盬,不能藝稻梁。父母何嘗(12)?悠悠蒼天,曷其有常(13)?
【譯詩】鴇雁的翅膀發(fā)出肅肅的磨聲,密麻麻的櫟樹上聚集而鳴。王爺?shù)囊凼率侨绱说姆敝兀亦l(xiāng)的土地還沒有人躬耕。老父老母依靠著什么?沒有糧食靠什么求生?高高的蒼天啊,有多少層?窮人們到哪兒去寄托生命?肅肅聲來自鴇雁翅膀的振動,酸棗樹林里聚集群生。王爺?shù)囊凼率侨绱说姆敝兀锏囟蓟牧耍膊荒芨N。老父老母靠什么渡命?沒有糧食,靠什么過冬?茫茫的蒼天啊,你多高多遠(yuǎn)?窮人的苦命啊,沒有個窮終!鴇雁兒嗡嗡地振動著翅膀,把密密的桑樹當(dāng)作了家鄉(xiāng)。王爺?shù)囊凼氯绱说姆敝兀亦l(xiāng)的田地種不出食糧。老父老母用什么充饑?沒有糧食靠什么渡荒?悠悠的蒼天啊,神明在上,窮人們何時可以樂業(yè)安康?
【解析】《詩序》說:“《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后,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yǎng)其父母,而作是詩也。”刺時是對,然而不是“大亂五世”之時,力役本是常事。“君子下從征役”之說不確,此詩作者家中有田待耕,只身出來父母便無人贍養(yǎng),則必不是“下從征役”之“君子”,乃是本為力役之庶民,此情甚明。
朱熹關(guān)于此詩的比興寓意分析得很透辟。他說:“鴇之性不樹止,而今乃集于苞栩之上,如民之性本不便勞苦,今乃久從征役,而不得耕田以供子職也。”然而,這“以供子職”之言,還是一種忠孝道義之說教,大約他正是因此而對這詩不加半句貶斥。人們的親子之情是一種天性,無須教化。鳥獸且然,何況人乎?父母撫育兒女,兒女贈養(yǎng)父母,不是經(jīng)禮教的教化之后才得以行之的。
上一篇:經(jīng)典《雞鳴》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鴻雁》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