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魏風·園有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園有桃,其實之殽。①心之憂矣,我歌且謠。②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③
園有棘,其實之食。④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罔極。⑤“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注釋】 ①殽:吃,食用。②歌謠:配合樂器而唱,曰歌;不配合樂器而唱,曰謠。③蓋亦勿思:蓋,同“曷”,何也。亦,語助詞。④棘:一種棗樹。⑤罔極:無窮盡。指對于時事不滿意,指責不已。
【譯文】 園里的桃樹,它的果實可供食用。心中的憂愁呵,只有且歌且謠來排遣它。不知道我的內心的人,以為我狂妄自大、亂評時事,說“執政者都是對的,你何必過分指責呢?”我內心的憂愁,有誰知道呢?有誰知道呵,叫我怎能不發愁呢? 園里的棗樹,它的果實可供食用。心中的憂愁呵,只有出游各地來排遣它。不知道我的內心的人,以為我不滿時事、指責過多,說“執政者都是對的,你何必過分指責呢?”我內心的憂愁,有誰知道呢?有誰知道呵,叫我怎能不發愁呢?
【集評】 《毛詩序》:“《園有桃》,刺時也。大夫憂其君,國小而迫,而儉以嗇。不能用其民,而無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詩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五)
明·孫鑛:“只一憂字,輾轉演出將十句,經中亦罕有。余文多,正意少?!?《孫月峰先生批評詩經》)
清·姚際恒:“詩如行文,極縱橫排宕之致。”(《詩經通論》卷六)
清·方玉潤:“此詩與《》、《兔爰》如出一手,所謂悲愁之詞易工也?!?《詩經原始》卷六)
清·汪梧鳳:“桃為果之下品,棘則棗之小者,均非美材,而實殽登俎,喻所用之非人也。魏小而逼于晉,又以下材當國,危亡在旦夕。君相不知憂,而士憂之,忽而歌謠,忽而行國,悲歌往復,冀聞者之少勤其思。其猶《離騷》之意也與?兩章首二語,先儒之解未穩。愚謂前篇刺賢者不用,是篇刺用者非賢也。”(《詩學女為》)
【總案】 這是諷時傷己之作。至于主人公是何身份,人們據其自稱“士”而眾說紛紜,但均不足信。因為“士”乃古代男子之通稱。就作品本身而言,憤世嫉俗、憂貧畏讒乃是貫穿全詩的一根主線。汪梧鳳云:“其猶《離騷》之意也與?”可謂把握住了理解此詩的關鍵?!笆冷銤岫磺濉?《卜居》)及“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正是詩人憤懣抑郁、反復陳詞的原因。整首詩以“憂”字立骨,而馳騁文筆生發開來,詩人忽而歌謠,忽而行國,悲歌往復,憂思難忘。“其誰知之”,痛苦的內心獨白,“聊以行國”,無可奈何的遠游他鄉的決定,已露楚辭中“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之端倪。詩中主人公悱惻纏綿,而又堅毅執著,因而個性極為鮮明。
上一篇:詩經《頌·周頌·臣工之什·噫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鄭風·子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