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秦始皇陵》古詩詞賞析大全
秦始皇陵,在陜西省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其東側1.5公里處,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坑。陵墓冢高76米,周長2公里。經鉆探查明,陵園原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2公里,外城周長達6.26公里。從葬的兵馬俑坑可能有4個,現開挖而展出的只是其中之一。光從這一個兵馬俑坑出土的文物就達萬件,兵馬俑6000多個,與真人真馬同樣大小,陶制彩繪,按軍陣排列,栩栩如生,其規模之大,舉世未見,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而在陵西500米處,還發現大量胥役葬坑,每坑2至4人,大都屈肢埋葬。從葬坑如此壯觀,主墓穴內就可想而知了。《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官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可見秦始皇是如何搜盡民脂民膏,為自己建造了這座空前絕后、富麗堂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
秦皇埽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邪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詩名] 古風五十九首之一 (全詩24句)
[作者] 李白,此詩是諷刺秦皇窮兵黷武,威武一時,但徐市的樓船未回,已經“金棺葬寒灰”。后人評議李白“振筆唱嘆,筆力千鈞,是一首千古專制帝王末路的悲歌。
[注釋] ●秦皇二句:秦皇橫掃六國,虎視眈眈,何等威風!埽,同掃。六合,本指天、地、東、南、西、北,此處可理解為六國。●揮劍句: 《莊子》: “天子之劍……上決 (斷) 浮云,下絕地紀。”詩句稱始皇此劍一用,鎮諸侯,天下被降服,六國之君,皆被秦皇軍所虜,西入于秦。●明斷二句:寫秦始皇確有天賦才干,其才略超群。●收兵句:《史記》:“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銷 (熔) 為以鐘,鑄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宮廷中。”兵,指兵器。收兵鑄金人,主要是統一天下后,怕百姓起兵造反而采取的措施。●函谷句:函谷關,為通向東方六國之雄關,秦人設守,啟閉甚嚴;滅六國后,天下無事,故稱 “東開”。●銘功二句:《史記》:“始皇三十七年,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又記:“二十八年,南登瑯邪,大樂之。……復十二歲,作瑯邪臺”,刊石立碑,記秦功德。二句是說秦皇既得天下,即到處為自己樹碑立傳。●刑徒二句:《史記》:“始皇三十五年,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發北山石槨 (建造陵墓)。”●徐市二句:《史記》: 始皇“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神藥。”秦女,秦地之女 (或兒女)。樓船,有樓之大船,當年徐市及童男女乘之入東海,一去不回。●三泉:三重之泉,說陵墓之深。●金棺:《史記》: 當年秦始皇死后“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棺……。”金棺是指銅棺。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余,
政頌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阿房火已滅,閣道遂成墟。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詩名] 幸秦始皇陵
[作者] 李顯,即唐中宗,高宗與武則天之子,唐朝第四代皇帝。
[注釋] ●眷:回顧。●君:指秦始皇。●驪邑:秦在臨潼驪山下置驪邑,在今臨潼縣東北。秦始皇陵即建于此附近。●秦余:秦末之事。余,末的意思。《公羊傳·序》: “此世之余事”疏: “末也”。●政頌句:秦朝政治有一些值得贊頌之事,如秦統一天下后改篆字之舉,史載:李斯協助秦始皇,將以前通行的籀文 (又名大篆) 改為小篆,統一了全國文字。●愚俗句:說秦始皇焚書則是愚俗之見。●欲厭句:《史記》記載:秦始皇因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厭,古時與“壓”通。東南氣,指東南方向出現的“天子氣”。●翻傷句: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東巡途中死于沙丘(河北平鄉縣東北),李斯怕發生叛亂,密不發喪,將棺材裝在車上,由宦官坐在車上,代秦始皇答百官奏事,由于天熱,尸體腐臭,便在車上裝了許多鮑魚,以魚腥味掩蓋尸體臭氣。翻,反,反而的意思。鮑車,指載秦始皇尸體之車。
古墓成蒼嶺,幽宮象紫宮。
星辰七曜隔,河漢九泉開。
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
[詩名] 過始皇墓
[作者] 王維
[注釋] ●幽宮:皇陵,始皇陵。●紫宮:帝王宮殿。●星辰:墓中所飾日月星辰。●七曜:日、月、五星 (水、木、火、金和土星)。●江漢: 墓中用水銀灌的百川、江河、大海。●有海句: 墓中用水銀灌的大海,人哪敢去渡?寧,豈,哪能?●無春: 據 《三輔故事》: 始皇陵中有金銀制成的鳧雁,但埋在地下沒有春天,哪能回來?●大夫: 指泰山上 “大夫松”,為秦始皇游幸泰山時所封。
左崗青虬墓,右坂白虎踞。
誰識此中陵,祖龍藏身處。
山河一易姓,萬事隨人去。
白晝盜開陵,玄冬水焚樹。
哀哉送死厚,乃為棄身具。
死者不復知,回看漢文墓。
[詩名] 經秦皇墓 (全詩16句)
[作者] 鮑溶,字德源,唐憲宗元和四年進士。
[注釋] ●青虬:青龍,四神之一,古人用以示東方。●白虎:四神之一,古人用以示西方。●祖龍: 指秦始皇。●盜開陵:相傳秦始皇陵最早為項羽所盜發,并燒毀陵上附屬建筑。●漢文墓:指西漢文帝劉恒之墓,在西安市霸陵原上,由于漢文帝提倡節儉,薄葬,陵墓很簡樸,詩人此處將秦始皇陵與漢文帝墓作對比,說明秦始皇揮霍無度,盡失民心。
荒草無堆樹無枝,懶向行人問昔時。
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
[詩名] 始皇陵
[作者] 羅隱
[注釋] ●荒草句:說秦始皇陵,一代帝王之陵已荒蕪不堪。●六國:指戰國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漫多事: 徒然地進行戰爭之事。●徐福: 即徐市,他上書秦始皇說東海有三仙山,有仙草,始皇即命徐福往大海,去求不死之藥,結果他帶領五千童男童女,劈波斬浪到達日出之國,另辟天地,此句暗指秦始皇這樣精明強悍之君主也被徐福所作弄,留下后世笑柄,說明還是徐福比秦始皇更勝一籌。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詩名] 途經秦始皇墓
[作者] 許渾,唐代詩人。
[注釋] ●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李白《永王東巡歌》曰:“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本句的“龍盤虎踞”與下句的“勢入浮云”都是形容秦始皇陵的高大。●崩:皇帝死稱崩。●一種二句:是說秦始皇陵與漢文帝陵今日視之同是青山秋草,可是路過陵墓的行人只拜漢文陵,這說明人民尊敬愛民克己、節儉薄葬的君王。
徐福樓船竟不還,祖龍旋已葬驪山。
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關。
[詩名] 祖龍引
[作者] 朱瑄,字樞臣,清代江蘇吳縣人。
[注釋] ●祖龍引:祖龍,指秦始皇; 引,一種文體。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說其“大略如序而稍為短簡,蓋序之濫觴也”。●徐福句:說齊人徐福奉秦始皇命乘大船入海替秦皇求不死之藥事。●瓊田: 據《十州記》: “東海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眼見句:項羽、劉邦等入關滅秦距秦始皇死只有4年。后二句諷秦皇即使從蓬萊瓊田求到能令人不死的“長生草”,他也只能眼看著劉邦、項羽打進關中,秦王朝滅亡的悲劇。
渭河麥熟富陜雍,東出崤函成一統。
觀海封禪郡縣分,同文同軌留佳頌。
日落沙丘天下亂,阿房一炬秦世終。
筑城焚書說功罪,且從地宮識祖龍。
偉偉大觀兵馬俑,步弩車騎皆毅勇。
莊嚴肅穆萬人營,猶待始皇號令動。
[詩名] 始皇陵
[作者] 樂時鳴
[注釋] ●崤函: 崤山、函谷關,是秦地的門戶,當年秦始皇出崤山函谷關,滅六國,統一天下。●觀海封禪:秦始皇曾至渤海濱(今秦皇島附近)觀海,并刻石頌功,又上泰山,進行神化皇權的封禪活動。●同文同軌:即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為建立統一的中國奠定了基礎。●日落沙丘:喻秦始皇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巨鹿縣)。●筑城焚書: 指修長城與焚書坑儒事。
黃花碧草自空榮,紫霧白云嗟帝雄。
過海難求不老藥,臥山歲伴石榴紅。
[詩名] 臨潼秦始皇陵
[作者] 王樹遠
戎兵執戈勢如山,神駿騁風疆場還。
赫顯皇權魂與殼,雄稱寰宇第八觀
[詩名] 秦始皇陵兵馬俑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第八觀:秦始皇陵兵馬俑被中外人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上一篇:關于描寫《福建省·福州》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秦都咸陽遺址》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