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查慎行·池河驛》原文賞析
古驛通橋水一灣,數(shù)家煙火出榛菅。人過濠上初逢雁,地近滁州飽看山。小店青簾疏雨后,遙村紅樹夕陽間。跨鞍便作匆匆去,誰信孤蹤是倦還?
池河驛,在今安徽定遠(yuǎn)縣東池河南岸。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詩人遍覽河南勝跡,回歸路經(jīng)安徽時作此詩。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于僻野荒村之中。古老的驛站是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中途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地僻人稀,冷落荒涼。池河驛通橋在水流彎曲處,在草木叢生的荒野,稀稀疏疏地點綴著數(shù)家煙火。環(huán)境是凄涼的。“榛菅”(zhen jian針間),指叢生草木。頭兩句描述一幅荒郊僻壤圖,可以斷言,路途遙遠(yuǎn),人跡稀少。這是從寫景中顯示出來的。
“人過濠上初逢雁,地近滁州飽看山。” “濠上”,濠水之濱,在安徽鳳陽境內(nèi)。一個“初”字說明地遠(yuǎn)人稀,在此之前連雁鳥都沒有遇見,可見旅途寂寞。一個“雁”字,點明時到秋天,正是北雁南歸的時候。“滁州”,在今安徽滁縣。歐陽修《醉翁亭記》“環(huán)滁皆山也”,說明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一個“飽”字,足以說明一近滁州,看到的除了山,還是山,未免有些單調(diào)。旅途寂寞之情,遙遠(yuǎn)艱辛之感,隱含在這聯(lián)對仗工整的句中。
“小店青簾疏雨后,遙村紅樹夕陽間。”“青簾”,舊時酒店的青布招子。詩人在“初逢雁”、“飽看山”之后,見到一個掛著青布招子的酒店,而且是在稀疏的秋雨停后;遙村的紅葉與夕陽的余暉兩相映紅,絢爛奪目,艷麗鮮明。前句表面上只寫小店、青簾、雨后,實際上內(nèi)心洋溢著喜悅之情。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小店酒香的醇厚都在意中。后一句點明時間,在圖畫上是鮮紅絢麗的。這兩句詩對仗工整,色彩對比鮮明,環(huán)境幽靜絢麗,是一幅真實動人的僻郊酒店夕照圖。
“跨鞍便作匆匆去,誰信孤蹤是倦還?”上句已點明時間是夕陽西下的黃昏,將近暮色蒼茫之際。這時孤獨的游子還在征途上,還沒有找到歸宿。此情此景,怎不引起悠悠哀思,怎不跨上馬鞍,匆匆趕路! “孤蹤”,孤獨的行蹤,指詩人一人獨行。詩人外出旅游,遍覽勝跡,如今卻帶著疲倦身軀返回。這倒也是旅游歸來時的真實感受,也是匆忙趕路的寫照,也是詩人厭倦仕途、想歸隱家鄉(xiāng)心態(tài)的表露。
上一篇:古詩《蔣士銓·江泛》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于右任·汶川紀(jì)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