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鄭風·子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①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③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④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 ①子:您,客氣稱呼。衿(jin 巾):衣領。《毛傳》:“青衿,青領也。”又,聞一多《風詩類鈔》:“衿讀為紟,紟是系佩玉的帶子,一曰綬。”按:衿、佩在兩章中對舉,似亦合理。悠悠:憂思不已之貌。②縱:縱然、即使。寧:難道。嗣音:寄音。《毛詩傳箋通釋》:“嗣,《韓詩》作‘詒’,寄也,曾不寄問也……詒、嗣,古通用。” ③佩:佩玉。④挑達(tao ta 濤蹋):往來貌。一說指男女恣情歡娛,極盡纏綿之事。挑,挑逗;達,放恣。城闕(que 卻):城門旁的觀樓。
【譯文】 你的衣領喲,顏色青青;青青的衣領喲,魂縈夢繞著我的心。唉!即使我不便去找你,你為何不鴻雁傳音? 你的佩帶喲,顏色青青;青青的佩帶喲,夢繞魂縈著我的心。唉!縱然我不能去見你,你為何不把我來找尋? 在那幽靜的角樓里,你我情意纏綿共消魂。一天看不見你喲,直覺有三個月的光陰。(王 洪譯)
【集評】 明·季本:“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思之甚也。”(《詩說解頤》卷七)
近·吳闿生:“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前二句,結‘子’。后二句,結‘我’。”(《詩義會通》,中華書局)
【總案】 此篇詠女子思念情人。前兩章,抱怨男方既不給她捎信,又不前來找她;后一章,詠怨在城樓約會,久而不見,心情急切,卻又柔婉可愛。《詩序》解此詩:“《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這是漢儒附會,詩文全無此意,而《鄭箋》解釋云:“學子而俱在學校之中,己留彼去,故隨而思之耳。”這就更不合理,同學不只一人,只是走了一個,怎算廢了學校?但此說影響甚大,后世多所沿承。例如魏武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短歌行》)雖未明指學校,其實并無別解。再如北魏獻文帝詔高允:“道肆陵遲,學業遂廢。《子衿》之嘆,復見于今。”等等。其實,此都出于誤解,以誤傳誤,完全昧于詩旨。《詩集傳》解此詩:“此亦淫奔之詩”。斥此為淫奔之詩,固然不對,卻實際點明了此詩所詠男女相愛的實質。此詩共三章,第一、二兩章疊詠,表達此女之愛怨。末章變調,表達約會殷切之情。其尾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乃為千古絕唱。朱熹注三章:“賦也。”
(李湘)
上一篇:詩經《國風·魏風·園有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