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一枝花〕杭州景
〔一枝花〕普天下錦繡鄉,寰海內風流地(1)。大元朝新附國(2),亡宋家舊華夷(3)。水秀山奇,一到處堪游戲(4),這答兒忒富貴(5)。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6)。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齊(7),萬余家樓閣差參(8),并無半答兒閑田地。松軒竹徑(9),藥圃花蹊(10),茶園稻陌,竹塢梅溪(11)。一陀兒一句詩題(12),一步兒一扇屏幃(13)。西鹽場便似一帶瓊瑤(14),吳山色千疊翡翠(15)。兀良(16),望錢塘江萬頃玻璃(17)。更有清溪、綠水,畫船兒來往閑游戲(18)。浙江亭緊相對(19),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堪羨堪題(20)。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樓閣崢嶸出翠微(21),遙望西湖暮山勢。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22)。
【解析】關漢卿不愧為元曲大家,他的散曲不僅善于言情,而且也巧于寫景。歷代詩人詞家詠繪杭州風景的佳作何止千百篇,而關漢卿仍能以其才能技巧和獨特的感受描繪出他親歷實見的杭州的風景畫。他生于宋末元初,經歷滄桑巨變,對杭州這座南宋的故都有著特殊的感受。對綺麗的風光和繁榮的街衢,他有深厚的感情和強烈的印象,但是,觸景生情,曲中也寄寓著這位偉大作家的江山易主、朝代興替的無限感慨。
〔一枝花〕曲概括描繪了杭州的山川勝跡、城市風貌和歷史變遷。在贊美杭州錦繡風流、水秀山奇的同時,特別點出這里是剛剛滅亡的南宋王朝的舊都,是大元朝的新版圖,用心是良苦的。使人在體味杭州的繁華熱鬧之時,感到作者的天下興亡之感。
〔梁州第七〕曲細致全面地描繪杭州景色。從街衢里巷到樓臺亭閣;從松軒竹徑,藥圃花蹊,到茶園稻陌、竹塢梅溪;從鹽場海灘、吳山疊翠,到錢唐潮涌、畫船戲游,極盡鋪排描寫。由城市到鄉村,無論山水樓閣,作者都能寫出江南景物特色來。作者為北方人,對南方山奇水秀的景色,對江南杭州風情有深刻印象和感受,所以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一種驚奇的感受,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尾〕曲是抒寫作者觀覽杭州勝景的感受,表達對杭州景色的贊美。這支曲子通過作者觀覽的情態感受把杭州景物之美作了進一步的點染。
通篇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熱烈,用了“一到處”、“這答兒”、“一哄地”、“半答兒”、“一陀兒”、“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等口語,給人以具體鮮明、親切自然的感覺。用“一帶瓊瑤”形容鹽場,用“千疊翡翠”描繪吳山山色,用“萬頃玻璃”來刻畫錢塘江的清澈明凈,比喻都十分精切,使人讀之如親臨其境,觸動人產生萬千聯想。顯示了關漢卿作為戲劇大師、散曲名家駕馭語言的超凡能力。但這篇套數最為出色、最有特點的還是景物描寫。作者描繪親歷實見的杭州景色,抒寫自己觀覽的心情和感受,一面寫景,一面抒情,一面議論,這種情景交融、贊議結合的手法繼承了中國古代詩詞的藝術傳統。寫景極有層次,先對杭州山川形勢、城市風貌、歷史變遷作簡要概括介紹,然后對杭州的錦繡風光、風流繁華進行具體描繪,描繪之中特別抓住最富特征的典型事物突出點染,把江南杭州景物的獨特風貌和地方色彩顯示出來,使杭州在元代的錦繡風流得以充分表現,給人以深刻印象。最后寫作者的觀感,把杭州景物之感再加渲染。概括描寫與具體描繪相配合,全景描寫與分景描繪相照應,層次分明,章法嚴謹。全詞寫景既簡潔而又傳神,可謂一詞一景,一句一畫,景美畫真,給人以杭州美景造化天成之感。景物描繪不僅浸透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美景的熱愛之情,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天下興亡之感,使人們在欣賞杭州風光的同時更產生對歷史變遷的深思。在景物的描繪中,顯示了關漢卿思想的敏銳,觀察的細密,也顯示了關漢卿散曲的健康的格調,從而與那些寄情山水、詩經優游的文人作品相區別。
上一篇:經典《〔南呂·一枝花〕怨雪》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