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光繡·臨江仙》原文賞析
酒國投時輒醉,硯田荒久慵耕。不堪落葉兩三聲。病從秋后減,愁向雨中生。
拊劍還歌白石,焚香閑展黃庭。徘徊山寺又鐘鳴。鴉啼歸曉樹,蛩語伴疏燈。
《明詞綜》錄這首詞,另有一個小題曰“春情”。細讀全詞,顯為“秋情”之誤。其一,詞中出現皆秋天典型景物,如“落葉”、“蛩語”等; 其二,詞上片明確點出“病從秋后減。”這是一首以秋天肅殺、蕭條景象為背景的抒憤之作。聯系明末的國勢危急,可知詞人乃有感而發。
詞人牢騷滿腹,痛感現實之不可為,故將自己沉醉在酒國,以酒解愁,以醉忘憂。任意放縱中掩飾不住深深的失望。日復一日,情緒愈益消沉,甚至連平日喜愛的筆墨,此時也懶動了。在這種失意、憤懣的情緒籠罩下,詞人特別難以忍受秋天里的蕭蕭落葉。三三兩兩的落葉聲,提示詞人季節的無情、萬物的凋零、人世的變幻,更使詞人自然聯想到風雨飄搖的現實環境。這一切正是詞人自放自縱、郁愁難解的根結所在。詞人并不明說, 明說出來的則是“病從秋后減,愁向雨中生。”仿佛這就是對上面全部情緒波動的解釋: 病后人瘦,因病生愁。事實上,詞人之所以得病,形容枯瘦,皆因心情郁悶、愁緒難解導致。這兩句所寫的仍然是果,上面含蓄透露的才是因。它從側面告訴讀者,詞人內心愁悶郁積之深久。詞人安排秋雨綿綿,落葉紛紛的秋景為陪襯,寥寥幾筆,更給人孤獨、凄寒的感受。
既然現實如此不可為,詞人便逍遙鄉里,自由自在,決心隱居以獨善其身。這仿佛是解脫愁悶的唯一方法。“白石”,指寧戚不得志時的《飯牛歌》,李白《秋浦歌》也有“空吟白石爛”之句。“黃庭”是道家經名,講道家養生修煉之道。因此,詞人平日拊劍高歌失志之曲,閑時焚香展誦道家經書,修心養性,不問世事,儼然一幅隱遁避世、超然物外的姿態。其實,這僅僅是詞人主觀上美好的愿望,內心的愁苦和郁憤是無法排遣的。“徘徊山寺又鐘鳴” ,黃昏來臨,山寺鐘鳴,詞人徘徊不定,不得安寧。白日以為已被忘卻的愁恨再度悄悄布滿胸臆。他始終沒有隱士的超脫,糾纏不休的只是絲絲縷縷的愁恨。隨著暝色降臨,一天最難堪的時間來到,詞人再也無法靜心吟曲誦經了。黃昏的暗淡色澤,在詞人心靈上涂抹了濃重的陰影。在昏鴉啼聲中,詞人懷著凄寒、落寞的心情,無可奈何回到屋中,相伴孤燈,寂寞冷落,形影相吊。詞人大約又要設想種種解愁方法,又要經歷新的一番痛苦折磨了。全詞以景語結束,詞人的情緒凝結其中, 既含蓄深婉, 又余味無窮。
上一篇:《吳承恩·臨江仙》原文賞析
下一篇:《蔡松年·減字木蘭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