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念奴嬌·昆侖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九三五年十月
橫空出世②,莽昆侖③,閱盡人間春色④。飛起玉龍三百萬⑤,(原注)攪得周天寒徹⑥。夏日消溶,江河橫溢⑦,人或為魚鱉⑧。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⑨?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⑩,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作者原注
前人所謂“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里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①昆侖,山脈名。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入青海境內。長約2500公里,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其東段分三支伸展。其南支向東延伸后與岷山相接,故岷山亦可算是昆侖山的一條支脈。 ②橫空出世,謂昆侖山橫亙于天空,高出于地面。 ③莽昆侖,謂昆侖山氣勢渾莽。 ④閱盡人間春色,謂昆侖山亙古如斯,看盡了人類社會歷史的興衰變化。 ⑤玉龍,喻指雪山。舊題唐代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曰:“峴山一夜玉龍寒?!?⑥周天,《后漢書》卷二十九《郡國志》南朝梁時劉昭注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惫湃苏J為天圓地方,繞天一圈曰“周天”。這里猶言“滿天”。徹,透。以上二句是說,昆侖山脈中雪嶺冰峰崛起無數,致使天宇為之寒透。 ⑦江河,特指長江和黃河。長江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沱沱河,黃河源于巴顏喀拉山各姿各雅山麓的卡日曲,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都是昆侖山脈的分支。 ⑧或,有的(人)。為魚鱉,指淹死?!蹲髠鳌ふ压辍份d劉定公語曰:“微禹,吾其魚乎!”(如果沒有大禹治水,我們恐怕都變成魚了吧!)《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載劉林說光武帝劉秀曰:“赤眉今在河東,但決水灌之,百萬之眾可使為魚?!薄端涀ⅰ肪硪弧稹墩乃吩唬骸?武強)邑淪為湖,縣長及吏咸為魚矣?!蹦铣簳r劉峻《辨命論》曰:“歷陽之都,化為魚鱉?!币陨先涫钦f,昆侖山上的冰雪在夏季消溶,每每使江河泛濫成災,于人為害。 ⑨千秋,千年,指從古到今。功罪,功績與罪過。與,為。評說,評論。以上二句是說,對于昆侖山的歷史功過,有誰評論過呢?意即從來沒有人為之評說。 ⑩安得,如何能夠。這是以問句的語氣表示愿望。倚天抽寶劍,正常語序是“抽倚天寶劍”,因調諧音律而倒文。舊題戰國楚宋玉《大言賦》曰:“長劍耿介,倚天之外?!碧拼畎住洞螳C賦》曰:“于是擢倚天之劍?!庇帧杜R江王節士歌》曰:“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币刑?,夸言其劍之長。倚,靠。 把汝,將你。汝,稱昆侖。裁,橫斷。 遺,贈送。歐,歐洲。美,美洲。東國,東方諸國,指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 環球同此涼熱,合上文串解,是說愿將昆侖一裁為三,均分給歐、美、亞各洲,使全世界的氣候一樣冷暖適宜。意即要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共產主義大同的理想,讓整個人類都能夠過上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爭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前人,指北宋仁宗時的華州(今陜西華縣一帶)士人張元。張元其人負氣倜儻,有縱橫家之才,因宋朝西北邊區的軍政長官未予擢用,他乃投奔西夏(當時割據今寧夏一帶的黨項族地方政權)。夏人倚仗他為謀主,與宋王朝交兵十余年。見宋代洪邁《容齋三筆》卷一一《記張元事》條。戰罷二句,張元詠雪詩句。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四《宋朝雜記》上引宋代蔡絛《西清詩話》載此二句為“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宋魏慶之《詩人玉篇》卷一○《知音》引《西清詩話》,“滿空飛”作“滿天飛”。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一《記詩》及《容齋三筆》均引作“戰死玉龍三十萬,敗鱗風卷滿天飛”。唯清代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四所引字句與毛澤東自注全同。“當年”四句,《西游記》中寫道,孫悟空保護唐僧到西天去取經,中途有火焰山擋住去路。經過三番與鐵扇公主、牛魔王斗勇斗智,終于借得了鐵扇公主的寶物芭蕉扇,扇滅了火焰,從而得以越過此山繼續前行。
【賞析】
藝術家都具有相當豐富的審美情感,正如劉勰所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文心雕龍·神思》)毛澤東是一位審美情感極為豐富的詩詞藝術家。在他那非凡的長途跋涉的人生歲月中,不乏登名山、涉大川、觀滄海的經歷,因而也以藝術家的審美情懷去擁抱和吟詠祖國壯麗的山川湖海,留下了不少佳作名篇。人們也不難發現,毛澤東以山水為題的詩詞作品,有許多并非尋常的登臨即景之作,往往是托物言志,或者是借題發揮,所謂山者、水者,有時只是借以抒發豪壯情懷的一種媒觸、一個象征而已。這在中國詩詞創作史上雖然并非一種僅有的現象,但對于毛澤東而言,卻表現了他的一種突出的藝術個性。《念奴嬌·昆侖》則可作為這種藝術個性的代表作。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毙蕾p者只有讓自己同作者一樣,遺世獨立,雄踞天外,用吞吐日月的胸襟、睥睨宇宙的視野去擁抱和審視,才能“藝術地掌握”這座大山。空間——它凌空橫亙,超絕人寰。時間——它盡覽人世春秋炎涼,不知其何時生、何時滅。空間的無比廣闊,時間的無比曠遠,這就是詞作者所感受的并且要讓讀詞人感受的昆侖山。這樣一座赫赫在目的大山,如何不使人感到生野、粗獷呢?著一“莽”字,恰可表達這座大山所具有的崇高之美。時空范圍的曠遠、形體的粗獷與力量,正是構成自然物崇高之美的重要因素。應當說,開篇幾句,十分強烈地表現了作者乍見赫赫有名的昆侖山時產生的包含著驚詫、景仰、亢奮與自豪等情愫的審美感受,是對審美對象巨大的時空存在及其自然形式較為直接、單純的審美反應。這幾句極見筆力的描寫,比起古人“崧高維岳,駿極于天”(《詩·大雅·崧高》)之類的名句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飛起玉龍三百萬”,出自前人名句“戰罷玉龍三百萬”。改“戰罷”為“飛起”,對于原句而言,是化頹勢為勃起,對于狀寫對象而言,則有如九轉金丹,著令莽莽群山,飛升九天作群龍舞。這一神奇想象,本由群山逶迤,雪白如玉生發出來,因而隨之而來的“攪得周天寒徹”,與其說是想象,不如說是扣住雪山寫實,是以藝術語言揭示昆侖山對自然氣候的影響。至此,作者對于昆侖頗有“高山仰止”意味的崇高美感頓然因“周天寒徹”而冷靜下來,并且老實不客氣地著一“攪”字,顯示了情思的轉折與變化。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边€是在寫昆侖,寫昆侖積雪遇夏消溶,寫昆侖可使長江黃河暴漲成災,寫昆侖可使人葬身魚腹。這幾句,循著“周天寒徹”而來,情思冷峻,挾著幾分寒意,筆觸由高山而江河,而人世生活,訴說了昆侖對人類的危害。須知,這是在1935年夏天。作者是肩負著抗日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沉重的歷史使命,轉戰二萬余里之后爬上岷山支脈,才得以眺望昆侖山的尊容的。當他的目光投向人世生活時,他怎么可能將自己的詩情、筆觸流連于昆侖山自然形式的賞玩、描摹呢?怎么能不訴說昆侖對他的同胞的危害并且聯想起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蹂躪呢?又怎么能不由此而引發對中華民族苦難的歷史、現實及其未來前途的深沉思考呢?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是一位歷史巨人發出的深沉的喟嘆。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這千秋功罪,又當如何評說?
作者畢竟是一位駕馭思想感情和藝術語言的巨匠。他將已經在自然與歷史的時空無限中伸展開來的情思,急速地收束起來,如同經過了一場“核聚變”反應,然后以雷震長空的氣勢發出了斷喝:“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鄙畛翢肓业臍v史與現實的憂憤,是被昆侖“攪”動起來的。而今,還是借昆侖來噴發。這時,昆侖已經不是詞人吟詠的對象,更不是詞人進行審美鑒賞的對象。它只是詞人聊可借以傾瀉他那久積于胸的壯志豪情的區區一物。詞人抓住了昆侖的“高”與“雪”,借題發揮。他是在向昆侖斷喝,更是在向人世間一切不平與冷酷斷喝,向給中華民族帶來災難的帝國主義者、反動派斷喝。警告他們不要倚勢凌人,不要危害人類。這一聲斷喝,呼出了人類的尊嚴,呼出了中華民族的正氣,呼出了時代主人的心聲。
斷喝與呼告似乎還不足以抒發作者的壯志豪情。強烈的情感驅動著想象的翅膀,幻化出一種石破天驚的曠世奇想:“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這是一位頂天立地、雄視古今的歷史巨人。他揮動的倚天寶劍,與其說是復仇之劍,不如說是理想之劍。這時的昆侖所幻化的“攪”天玉龍,既非鑒賞的對象,也非仇殺的對象,而只是他用以一試理想之劍,借以分寄曠世豪情的媒介之物。正因為如此,在他創造的藝術境界中,“裁為三截”的昆侖,“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如此分贈的,決不是被他仇殺的“惡龍”的血淋淋的首尾鱗甲,而是“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豪情壯志、崇高理想。
毛澤東曾對《念奴嬌·昆侖》這首詞作過一段自注:“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別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別的解釋不合實際?!弊髌肥侨绾伪憩F“反對帝國主義”的主題思想的呢?這一主題思想存在于全詞創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存在于同這藝術境界水乳交融的情感傾向之中。首先,作者在“藝術地掌握”了時空范圍極為曠遠、外在形體極為粗獷的作為自然之物的昆侖山之后,由昆侖山積雪消溶、危害人類而自然地聯想到中華民族和人民大眾苦難的歷史與現實,從而引發了他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胸中積憤,他怒而斷喝,這就是一種包含著反對帝國主義的情感傾向的藝術表露。這一表露如果說難于為人所明察,那么,第二,作者揮動倚天寶劍,將“太平世界”的理想分贈世界各國人民,熱情期盼“環球同此涼熱”,就十分清晰地表達了對于帝國主義欺凌弱小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鄙視、否定和崇高的超越。作者所期盼與呼喚的“環球同此涼熱”的“太平世界”,就是他正在為之奮斗的未來。這未來要成為現實,就必須反對帝國主義;這未來一旦成為現實,也就不再有帝國主義。第三,很顯然,為了表達這一主題思想,作者運用了聯想、想象、比擬、象征、托物言志、借題發揮等多種具體的表現技巧。其中最奇妙的是詞的下闋,發揮了高度的藝術想象力,揮倚天寶劍,寄曠世豪情,將劍裁昆侖的恢宏意象,與反對帝國主義、寄托崇高理想巧妙地交錯復疊在一起,使得主題思想含而不露而又充盈環宇。
況周頤《蕙風詞話》曾說:“名手作詞,題中應有之義,不妨三數語說盡。自余悉以發抒襟抱?!庇眠@段話來評論《念奴嬌·昆侖》這首詞及其作者的藝術個性,是很貼切的。
文章作者:陳敦源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念奴嬌·井岡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念奴嬌·鳥兒問答》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