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葉小紈·鴛鴦夢(第四折)
松陵太湖畔,有書生蕙茝香,年方二十,一日夢見高臺之下、蓮池中盛開一朵并蒂蓮,一對鴛鴦戲于其間。突然一陣狂風吹折了并蒂蓮,鴛鴦驚飛而去。茝香猛醒,十分詫異。信步出房,遙見一座高臺為鳳凰臺,與夢中景象十分相似。又見兩人迎面走來,一叫文琴,年二十三; 一名飛玖,年十七。三人意氣相投,于是結為兄弟,約次日中秋夜,登臨鳳凰臺,飲酒賞月。至時,三人歡聚,飲酒賦詩,感慨人生,發誓埋跡泉石,隱居山林,誓不以功名為念。一年后,又值中秋,細雨淅瀝,茝香對景懷人,心中十分悵然。是夜夢見飛玖走來,趨前退后,短嘆長吁。茝香驚醒,甚為納悶,不知此夢是兇是吉。恰在這時飛玖家童趕來,報知飛玖昨夜身亡。茝香悲啕號哭,立即雇船到飛玖家。正悲痛不已,忽見文琴家仆奔來,訴說文琴因飛玖病故,棄世而去。茝香自文琴、飛玖去世,絕意出家,尋仙訪道。至終南山,拜見一道人。道人道出了茝香的“鴛鴦夢”,使其悟到人生如夢,死生無常。此時飛玖、文琴出現,茝香終于與他們重聚。
(外上) 朝游碧山阿,暮宿清溪沚。飚輪無去來,天地相終始。自家呂純陽便是。寂寞幽棲,清虛遠俗; 尋師了道,度世登仙。玄竅開通,煉得三花聚頂; 丹成圓滿。養成五氣朝元。有若無,實若虛,悟卻念中無念; 空即色,色即空,明知身外非身。正是曉來騎鶴朝真去,不帶青天一片云。我有弟子文琴、飛玖、苣香,俱是贏海仙卿,蓬山道侶。只因塵念未消,暫爾被謫人寰,使他離而合,合而離,顯示一場春夢; 生而死,死而生,明現頃刻輪回。文琴、飛玖,俱以回頭彼岸。止有茞香,倘未得歸閬苑。只恐他沉身苦海,失足迷途,祗執現在之身,忘卻本來之路。因而貧道化身在此,待他來時,不免點醒他一番也。(下)(末上) 小生蕙茝香,因為文琴、飛玖沒后,遂悟生死靡常,自爾逍遙云水,訪道尋真。聞得終南山上,有個道者,能知過去未來。不免前去拜訪他一番。(唱)
【中呂粉蝶兒】 一別家鄉,隨處把名山遍訪。急回頭鬢點秋霜,怎能夠脫紅塵、離魔障。記不盡古今衰旺,不多時幾變滄桑,空隨著這忙鳥兔頻頻來往。
【醉春風】 俺這里風蕭瑟,羽衣寒; 路畸嶇,古道莽。葛藤荊棘爪芒鞋,暢好是攘攘,試看他峭壁奇峰,長松翠柏,碧流春釀。
【迎仙客】 響淙淙泉韻長,高聳聳山如障。俺可也長嘯一聲天地廣,不甫能絕紅塵,沒揣的休妄想。似這般水色山光,煞強是他翠圍羅帳。【紅繡鞋】 只見那松擺列槎枒怪蟒,石縈旋薜荔菖陽。我這里布袍常覺野花香,愁的三生如夢杳,喜的是半世卻仙裝。呀,卻原來轉山崗,天浩蕩。
(末云) 一徑行來,已是終南山了。只見萬山黛色,青削芙蓉;一水澄泓,碧涵明鏡。奇花異草,夾道叢生; 古柏蒼松,垂天偃蓋。好一派景致也呵! (唱)
【石榴花】 青矗矗遠山如黛髻云蒼; 靜悄悄林深無犬吠劉郎。(末云) 我行了數日,山蹤杳然,如何是好? (唱) 千層煙水路茫茫,臨風處倍增惆悵。驀地思量,莫不是為我塵緣未盡,真還妄,因此上未許相將,空著我芒鞋踏破難廝撞。我若不遇神仙呵,決誓不還鄉!【醉高歌】一望裹迷迷煙靄鎖垂楊,泛泛桃花出院墻。猛聽得一聲金磬來方丈,不由我慌忙合掌。
(外上) (末云) 已是關門首了,不免竟入。師父稽首。(外云)你是何人,得到此處? (末云) 弟子蕙百芳,因念生死無常,光陰迅速,遠慕高真,特來到此。(外云) 貧道山野村夫,隱居度世,有何道術,敢勞下顧。(末云) 尊師身隱名山,籍登仙府,無勞過謙。(唱)
【快活三】 弟子呵,竭誠心叩石床,投至得到云堂,要脫輪回離羅綱。為無常,我愿隨仙杖。(外云) 看子英雄氣像,怎不去建功立業,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 我等出家,布衣粗食,有甚好處,莫非差了念頭? (末云) 弟子既已辭家,理無返轉。伏望我師慈悲指示。(唱)
【鮑老兒】 俺可也情愿的學長生,披鶴氅,再不想去建功勛,圖形像。將那個浮名利,今朝盡多撇漾。我只要功成九轉游蓬閬,從今后不戀繁華,不思富貴,不問年光。鎮日里修身學道,經翻貝葉,爐爇檀香。
(末云) 弟子有好友二人: 文琴、飛玖,與弟子是生死之交,不幸相繼而亡。從茲一別,相見無期。我想師父大道深遠,可使弟子得見二人否? (唱)
【十二月】 昔日登臨共賞,到如今已隔參商。回首時物換星移,傷心處細雨殘陽、愿尊師慈悲普度,怎得他同飲瓊漿。
(外云) 子既神仙中人,不妨明示: 彼二人原是蓬山道侶,因塵念未消,暫謫人寰。今登仙府,迷途一去不知還,慷慨空教淚暗潸。欲摘荷花尋并蒂,鴛鴦警起綠波間。(末背云) 明明說我向年夢中之事,他如何知道? 這也奇怪。(末轉跪云) 這是弟子夢中之事,師父為何曉得? (外云) 呵呵,偏你做的是夢,難道其余多不是夢哩! (末云) 聽師父所言,難道世間人多是做夢呀?弟子今番醒悟了:人生聚散,榮枯得失,皆猶是夢,豈有真實相乎! (唱)
【耍孩兒】我心頭驀地神清爽,喜今日相逢沆漭。試看那青山依舊水洋洋,抵多少上咸池晞發朝陽。則我這野人自是疏狂態,道性常憎錦繡鄉,得遂煙霞想。受過了些死生離別,始悟無常。
(昭上) 盡日無人到,深山鳥自啼。(瓊上) 相攜采藥去,歸路白云迷。(瓊云) 哥哥,聽師父處,似有人說話。看是那個。(見介) 呀,原來蕙茞香到此! 別來安否? (未云) 原來哥哥兄弟已先在此! (齊云) 我二人等侍久矣! (末唱)
【煞】 為嗔癡久戀身,才撇下來上方。喜相逢原是前朋黨。雖則是生離死別今還聚,石爛江枯義未降。從此去,渾無恙,今已后,同登碧落,共渡悲航。
(外云) 三子俱已回頭,可喜可喜。明日是西王母誕日,不免同到瑤池,獻壽去來! (唱)
【尾】 端的是千里故人逢,還疑是夢想。明日個眾仙班齊列在瑤池上,一任俺大地翱游也只半響。
飚輪: 御風而行的車。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道家修養之法。貝葉即貝葉書,指佛經。
葉小紈作 《鴛鴦夢》時,年僅二十,正值韶華才溢。此劇雖是述神仙被謫、最后還本化道的故事。但作為中國戲曲史上有傳世之作的女戲曲家,她還是第一位。本出戲集中地表現了全劇主旨,即: 人生如夢,死生無常; 輪回報應,皆由前定。用劇中的話說是:“使他離而合,合而離,顯示一場春夢; 生而死,死而生,明現頃刻輪回。”其思想較為消沉,不過這出戲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西王母是冥冥中的主宰,道者呂純陽是人間與天上 (此生與來世) 之間橋梁,而飛玖、文琴,則分別是作者的妹妹小鸞 (十七歲病故) 與姐姐紈紈 (二十三歲去世) 的象征,年方二十的茝香,無疑是作者自況。由此可見,作者借助這個神仙化道的故事,寄托對自己親人的哀思,并未著意刻畫人物個性。文琴、飛玖、茝香的共同特征是,年青而有才華,都鄙棄功名,執著于隱逸出世,具有濃厚的神仙色彩。茝香除此共性之外,還表現出對文琴、飛玖的一往情深和對脫塵登仙的殷切向往。
在關目上,本出是全劇的大收煞。茝香訪道,被呂純陽道破“鴛鴦夢”,照應了該劇的開頭,是劇中“點睛”之處。而茝香于終南山上與文琴、飛玖重聚則歸結了“離而合”之意。至此鴛鴦夢醒,三個謫仙重回仙境,還其“蓬山道侶”的本身。情節雖無大波瀾,而結構尚屬嚴謹。
由于題材的關系,曲文典雅而俊逸。寫景是泉聲山色、古木怪石; 抒情則出塵遺世,修身悟道。可以看出作者在古典詩詞上修養之精深。也許是出自女性之手筆,其曲辭俊逸時不免筆力孱弱,工雅中難得本色當行。至于賓白,亦十分清俊秀雅,且多用偶句,其中的四字句為最多,讀來詞情楚楚,詩意濃郁。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魚籃記(第三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葉憲祖·鸞鎞記(第十七出鎞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