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李玉《千忠錄·慘睹》原文與翻譯、賞析
【傾杯玉芙蓉】 (生、小生合)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歷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疊疊高山,滾滾長江。但見那寒云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雨凄風帶怨長。(小生)徒弟,這里是什么所在了?(生)是襄陽了。(小生唱)這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凈扮將官上) (眾)
【刷子帶芙蓉】 頸血濺干將,尸骸零落,暴露堪傷。又首級紛紛,驅馳梟示他方。凄涼,嘆魂魄空飄天際,嘆賅骨誰埋土壤。今日呵,堆車輛,看忠臣榜樣,枉錚錚,自夸鳴鳳在朝陽。
【錦芙蓉】 (二生) 裂肝腸!痛誅夷盈朝喪亡。郊外血湯湯。好頭顱,如山車載奔忙。又不是逆朱溫清流被禍,早做了暴嬴秦儒類遭殃。(小生)都為我一人,以致連累萬萬命,是我害及他每了。(淚介) (唱) 添悲怏!泣忠魂飄飏。羞殺我,猶存一息泣斜陽。
(生望介) 又有許多兵馬,解著囚婦來了。閃過一邊。(暫下) (三旦)
【雁銜芙蓉】 蒼蒼!呼冤震響,流血淚千行萬行。家抄命喪,貲傾蕩,害妻孥徙他鄉。嘆匹婦溝渠拋喪。真悲愴,縱偷生骯臟,倒不如,鋼刀駢首喪云陽。
(生,小生暗上)
【桃紅芙蓉】 慘聽著哀號莽,慘觀著俘囚狀。裙釵何罪遭一網,連抄十族新刑創。縱然是天災降,也消不得誅屠恁廣。咳!恨少個,裸衣撾鼓罵漁陽。
(生) 又有兵將押著無數犯人來了。且閃過一邊。(外、末、付犯人,旦、占押,丑差官上)
【普天芙蓉】 為邦家,輸忠讜。盡臣職,成強項。山林隱甘學佯狂,俘囚往誓死翱翔。空悲壯,負君恩浩蕩。罷罷,拼得個,死為厲鬼學睢陽。
【朱奴芙蓉】 (二生)眼見得普天受枉,眼見得忠良盡喪。彌天怨氣沖千丈,張毒焰古來無兩。言非戇,勸冠裳罷想,倒不如,躬耕隴畝臥南陽。
【尾】 (小生)路迢迢,心怏怏。何處得隱宿碧梧枝上。(內鐘聲介)
(小生) 景陽鐘鳴了。(生) 大師,這是野寺晚鐘,非景陽鐘也。(小生) 咳!
(唱)錯聽了,野寺鐘鳴誤景陽。
《千忠錄》 原名 《千忠戮》,后又作 《千忠會》、《千鐘祿》、《琉璃塔》 等。今存程氏玉霜簃舊藏舊抄本,已收入 《古本戲曲叢刊三集》。今有周妙中點校本,1989年中華書局出版,題作 “徐子超撰”,但當代學術界尚未認同,多數學者仍認為此劇是李玉作品。
《千忠錄》 是演述明初燕王朱棣發動 “靖難之役”、攻占南京、建文帝隱遁逃亡故事的歷史劇。關于這段史實,明清兩代的野史筆記中記述甚多,如錢謙益 《有學集》中的 《建文年譜序》,夏燮的 《明通鑒》,史仲彬的 《致身錄》、《從亡日記》等。也有小說寫這段故事,如現藏法國巴黎圖書館的 《拍案驚奇二集》 中的 《老衲識書生于未遇,忠臣保危主而命終》 一篇。李玉雜取有關素材,寫建文帝在燕王攻破南京后接受近臣建議,改換僧裝,逃出圍城,在史仲彬、程濟等人救護之下,流亡于貴州、云南等地,幾十年后的宣德年間,建文帝年高老邁之時才輾轉回到京師。劇中寫燕王朱棣進入南京后,即位為明成祖,改元永樂,大肆殺戮忠于建文帝的朝臣,因此劇名 《千忠錄》,或稱 《千忠戮》、《千忠會》 等。李玉在清初撰作此劇,暗含對明清易代之際明朝死難諸臣的追念和對降清貳臣的譴責。鄭振鐸插圖本 《中國文學史》 評論說: “玄玉的 《千忠會》 才是真實的以萬斛亡國之淚寫之的,非身丁亡國之痛而才如玄玉者誰能作此!” 他指出了此劇的思想傾向。
這里所選 《慘睹》 一出,寫的是建文帝改扮僧裝逃出京城后,在前往湖北襄陽途中目睹燕王進行大屠殺的種種慘象時的痛苦感受。楊恩壽 《詞余叢話》 卷二云:“《慘睹》 一出,發端無限凄涼。” 又云: “神情之合,排場之佳,令人嘆絕。” 可見此出既是全劇的重要情節,又是全劇的精彩場次。建文帝身著僧裝上場,程濟同樣僧裝扮作他的徒弟,肩挑各色蒲團跟隨左右。首支曲子 【傾杯玉芙蓉】 是全劇的著名唱段,也是在清初歌壇上流行甚廣的唱段之一。以至于民間有 “家家 ‘收拾起’,戶戶‘不堤防’”的俗諺 (“不堤防” 指洪升《長生殿·彈詞》一出中的 【一枝花】 “不堤防余年值亂離” 一曲)。此曲的開頭數句是建文帝和程濟合唱。“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 一句極其精警深刻。建文帝原是大明朝的皇帝,大地山河皆在其掌握之中,如今遇難出逃,所有的行李全在程濟一擔,一句唱詞包容了歷史的滄桑和無窮的感慨。他們君臣二人如今成為師徒,跋山涉水,擔驚受怕,“渺渺程途,漠漠平林,疊疊高山,滾滾長江” 概括了他們經歷的種種辛苦和漫漫長途。回想起從皇帝、朝臣到淪為行腳僧的巨大反差,他們百感交集,心中難免充滿凄慘和憂愁。當程濟說前面將要到達襄陽的時候,建文帝獨唱此曲的末二句,他望見襄陽城樓雄壯,聯想到自己這位昨日的江山之主今日卻僅攜一瓢一笠來這里化緣,心中的悲苦真是一言難盡。
以下的六支曲子,陸續寫建文帝和程濟二人見到的三種悲慘的景象。第一種景象是一隊兵馬推著車輛經過這里,車上裝著人頭,插著號旗,原來是在京師屠殺的朝廷官員。永樂皇帝傳旨說,被殺的官員原籍在哪里,就把他們的人頭送到哪里示眾。這一隊兵馬押送的,大概都是襄陽一帶的死難者了。押送人頭的將官唱 【刷子帶芙蓉】 一曲,講述這些官員被殺的慘狀和他帶人執行命令的苦楚,曲詞中也對那些被殺的官員表示了憐憫和惋惜之情,建文帝和程濟看到這滿車的人頭,唱 【錦芙蓉】 一曲,曲詞傾訴的是悲憤和痛恨,他們認為永樂皇帝這樣的屠殺同歷史上朱溫、秦始皇的殘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建文帝想到這些朝臣都是為忠于自己而死,于是他的唱詞中悲痛之外流露出自責自愧的心情。
第二種景象是一隊兵將押解著幾個囚犯模樣的婦女,差官手執棍棒驅趕著她們。囚婦們唱 【雁銜芙蓉】 一曲,自謂她們是朝廷官員的家屬,因官員被殺,于是家產被抄,妻女都成為囚犯。押解差官呵斥她們說,那些犯官的家屬有的被殺被絞,有的被發送教坊司為妓,有的被賞給象奴做妻子,而像她們這樣被押送流放到外地的還算是僥幸的。這些婦女冤憤填膺,仇恨滿腔,如今奔走于荒野,腿腳酸疼,苦不堪言,真是生不如死。她們的唱詞,字字都是血淚。建文帝和程濟看到這些婦女的慘狀,對永樂皇帝及其爪牙陳瑛等人的暴行又增添了幾分仇恨。二人合唱 【桃紅芙蓉】 一曲,表達了對這些悲哀痛哭著的婦女們的同情。建文帝在痛斥永樂皇帝誅殺無辜者的罪惡時,只恨沒有出現一位像當年擊鼓痛罵曹操的禰衡那樣的勇士把永樂皇帝痛罵一頓。
第三種景象是一隊兵將押解著一群犯人走過來了。這些犯人都曾經在建文帝朝中做官,已經退職在家,因為他們是忠于建文帝的,所以也被逮捕,流放到外地。犯人們唱 【普天芙蓉】 一曲,傾吐他們的冤枉,同時懊悔在沒有退職前不能剪除燕王朱棣這樣有野心的藩王,以至于有今日奪位之禍。想到這一點,他們感到辜負了建文帝的皇恩,因此恨不得像唐朝抵抗安祿山的張巡那樣罵賊而死。建文帝和程濟見這群犯官的狼狽模樣,心情更加悲憤而沉重,他們合唱 【朱奴芙蓉】 一曲,進一步表達他們痛苦的心情。建文帝看到這些忠臣都落得如此下場,感慨不已,由此聯想到,那些讀書人還追求什么功名利祿,倒不如像諸葛亮未出仕時那樣隱居故里、躬耕垅畝算了。
上述三番悲慘的景象,使建文帝和程濟君臣二人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悲痛之余,他們又要為眼下的安危擔憂。程濟心中清楚,這里是湖廣交通要道,來往公干的人多,如果被人認出來,會立即招來殺身之禍。因此,必須繼續往前行進,抄小路趕到武岡,再盡快前往云南深山中居住,才能安身。此時天色已近黃昏,該尋一處寺院住下了。他們合唱一曲 【尾】,流露出趕路之人尚不知歇宿何處的落魄心情。建文帝忽然聽見鐘聲響起,迷茫之間誤以為是皇宮里景陽鐘鳴,程濟指出這是野寺晚鐘,建文帝才忽然明白自己產生了錯覺。而這一產生錯覺的細節,把建文帝從皇帝淪為逃犯的窘迫與失落深入而細致地揭示出來。
本出的八支曲子,除尾聲之外,曲牌名都帶有 “芙蓉” 二字,故又稱為芙蓉聯套。各曲因主唱者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景象和情感。曲詞精警,節奏分明,狀物傳神皆恰如其分。各曲用同一韻,而且都以 “陽” 字結尾,因此《昆曲粹存》 選收此出時,出目標為 “八陽”。這套曲子因文辭優美、抒情性強而成為昆曲的著名唱段,《昆曲粹存》 之外還有《納書楹曲譜》、《集成曲譜》、《與眾曲譜》 及杜雙壽抄本《昆曲四十六種》 曲譜等都選收了這套曲子。
上一篇:《十醋記·醋授》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南西廂記·倩婢請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