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作品賞析
(外扮監斬官上①,云: ) 下官監斬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著做公的把住巷口②,休放往來人閑走。(凈扮公人,鼓三通、鑼三下科③。劊子磨旗、提刀④,押正旦帶枷上⑤。劊子云: ) 行動些,行動些⑥,監斬官去法場上多時了。(正旦唱: )
【正宮端正好】 沒來由犯王法⑦,不隄防遭刑憲⑧,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⑨,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⑩。
【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11),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12):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13)。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14)。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爾錯勘賢愚枉做天(15)!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劊子云: ) 快行動些,誤了時辰也。(正旦唱: )
【倘秀才】 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16),人擁的我前合后偃(17),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18)。(劊子云: ) 你有甚么話說? (正旦唱: ) 前街里去心懷恨,后街里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
(劊子云: )你如今到法場上面,有甚么親眷要見的,可叫他過來,見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
【叨叨令】 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19)。(劊子云: ) 難道你爺娘家也沒的? (正旦云: ) 止有個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應去了(20),至今杳無音信(21),(唱: ) 蚤已是十年多不覩爹爹面(22)。(劊子云: ) 你適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 (正旦唱: ) 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劊子云: ) 你的性命也顧不得,怕他見怎的? (正旦云: ) 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23)。(唱: )枉將他氣殺也么哥(24),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
(卜兒哭上科(25),云: ) 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婦兒(26)! (劊子云: ) 婆子靠后。(正旦云: ) 既是俺婆婆來了,叫他來,待我囑付他幾句話咱(27)。(劊子云: ) 那婆子,近前來,你媳婦要囑付你話哩。(卜兒云: ) 孩兒,痛殺我也! (正旦云: ) 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里,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28)。婆婆,此后遇著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29),瀽半碗兒與我吃; 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30): 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 (唱: )
【快活三】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31),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32),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 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33),只 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34)。(卜兒哭科,云: ) 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35)! (正旦唱: )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闇,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 ) 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正旦跪科) (劊子開枷科) (正旦云: ) 竇娥告監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斬官云: )你有什么事? 你說。(正旦云: ) 要一領凈席,等我竇娥站立; 又要丈二白練(36),掛在旗槍上(37): 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38),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斬官云: ) 這個就依你,打甚么不緊(39)。(劊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
【耍孩兒】 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40),委實的冤情不淺; 若沒些兒靈圣與世人傳(41),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42),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里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43)。
(劊子云: ) 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斬大人說,幾時說那? (正旦再跪科,云: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尸首。(監斬官云: ) 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 (正旦唱: )
【二煞】 你道是暑氣暄(44),不是那下雪天; 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45)? 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46),免著我尸骸現。要什么素車白馬(47),斷送出古陌荒阡(48)!
(正旦再跪科,云: )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后,著這楚州亢旱三年(49)。
(監斬官云: )打嘴! 那有這等說話! (正旦唱: )
【一煞】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50),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51),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52); 如今輪到你山陽縣(53)。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54),使百姓有口難言 。
(劊子做磨旗科,云: ) 怎么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 (內做風科,劊子云: ) 好冷風也! (正旦唱: )
【煞尾】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愿明題徧(55)。(做哭科,云: ) 婆婆也,直等待飛雪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劊子做開刀,正旦倒科) (監斬官驚云: )呀,真個下雪了,有這等異事! (劊子云: )我也道平日殺人,滿地都是鮮血,這個竇娥的血都飛在那丈二白練上,并無半點落地,委實奇怪。(監斬官云:)這死罪必有冤枉,早兩樁兒應驗了(56),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 且看后來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與我抬他尸首,還了那蔡婆婆去罷。(眾應科,抬尸下。)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典戲曲悲劇中的典范。近代著名戲曲理論家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曾指出: “元則有悲劇在其中,……其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則如關漢卿之《竇娥冤》,紀君祥之《趙氏孤兒》。”這是首先從悲劇理論的高度,對《竇娥冤》的藝術成就所作的公允評價。
悲劇,是“一個人遭受不應遭受的厄運” (亞里斯多德《詩學》) ,《竇娥冤》的這個悲劇特征極為明顯。作品通過描述童養媳兼寡婦竇娥短暫而不幸的一生,在惡霸官府沆瀣一氣的迫害下,蒙冤慘死,血淚斑斑,“遭受不應遭受的厄運”,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會邪惡勢力的橫行,封建官吏的酷虐,強烈地表現了受迫害、受壓迫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對勝利的熱切渴望。全劇廣泛地概括了黑暗漫長的封建時代千千萬萬人民特別是婦女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它已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狹隘范圍,具有整個社會的普遍性,其觸及社會內容之廣泛,震蕩思想感情之強烈,誠為其他元劇所不及。作品無疑也是以竇娥冤獄這一典型事例,展示善與惡、正與邪的斗爭,通過對“善”和“正”的充分肯定,對“惡”和 “邪” 的徹底否定,其中蘊含著深邃的悲劇意義,產生巨大的審美價值。劇作家把全部同情傾注給了女主人公,緊湊而完整地展現出悲劇沖突。楔子,交代了竇娥生活在一個貧窮儒士的家中,三歲喪母,七歲離父,被送去抵債,做童養媳。這些都埋下主人公悲劇命運的伏線,為竇娥最后走向反抗的道路作了鋪墊,從而揭開悲劇沖突的序幕。當人們對主人公的命運涌起懸念之際,第一折開場了。這時,時間已跳躍十余載。竇娥十七歲婚配,不到兩年丈夫夭亡。婆媳倆雙雙守寡,相依為命過活。竇娥倔強的性格,對生活的欲望,承受住了命運的屢次打擊。但是厄運一步步又把他推向災難的深淵。流氓張驢兒父子闖進家門,死皮賴活,妄想霸占他們婆媳,于是平靜的日子象一泓清池,投入巨石,頓時掀起大浪。竇娥義正詞嚴回絕惡棍張驢兒的要挾,他的頑強性格和反抗精神初露鋒芒。悲劇沖突一經展開,便曲折起伏,層層推進。第二折,張驢兒逼婚失敗,一計未成,又施一計。妄想藥死蔡婆婆以威逼竇娥允婚就范,不料反而毒死自 己的老子。這時,心腸歹毒的張驢兒順勢以藥死公公的罪名誣陷竇娥,妄圖迫其順從成親。竇娥心地光明磊落,一身潔白無瑕,寧愿見官,也絕不屈服。此時此刻,她對官府的猙獰面目尚無認識,指望官吏 “明如鏡,照妾身”,能主持公道,明斷此案。可是一到公堂,就遭到貪官污吏楚州太守桃杌的嚴刑拷問,竇娥受盡折磨,絕不招認。當無情杖又落到蔡婆婆身上時,她不忍心看著婆婆遭受皮肉熬煎之苦,只好屈招,問成死罪。官吏貪贓枉法、制造冤獄,主人公跟官府進行了生死的較量,在 “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的醋刑面前,她對官府寄予的幻想徹底泯滅,從而點燃了心底覺醒的火光。至此,悲劇沖突從反對惡霸的橫行推移到對封建官府的直接斗爭,竇娥的反抗性格也趨于成熟。判決竇娥問斬,雖已預示出最終出現的悲劇結局,但是全本的高潮尚未到來。偉大劇作家以他高超的藝術構思,以如椽之筆,飽蘸感情,創作了驚心動魄的第三折戲,將悲劇沖突推向頂端。至于第四折,鬼魂訴冤,竇天章斷案,雖是為了滿足善良人們懲惡揚善的心愿,設計了一個懲罰邪惡,昭雪冤案的園滿結局,但它仍然承接著前三折悲的基調,借助竇娥一系列唱曲,整個舞臺充滿悲涼的氣氛,給人以沉重感,而且直接唱出“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 ”概括了永遠不朽,彪炳千秋的悲劇主題,振聾發聵。
第三折,安排了三個場面:途中控訴、刑場哭別和三樁誓愿。三個場面,三種抒情方式,如果說途中控訴,悲劇沖突通過凄厲激越的抒情獨唱,怒罵抗議,猝然涌起巨浪,達到異常激烈的程度; 至刑場哭別,則筆觸突轉,沖突似為之一頓,那哀怨的低訴,若流水潺湲,千回萬轉; 那么一直到三樁誓愿,若長河奔涌,沉郁悲壯,劇情發展線和抒情轉化線契合無隙,相輔相成,曲折起伏,不斷演進,一直推向悲劇沖突的高潮,完成悲劇中主人公性格的塑造,顯示出鮮明的悲劇特色。
凄厲激越,見沖突
開折,竇娥在陰森肅殺的氣氛中上場,她披枷帶鎖,“左側右偏”,被劊子手團團簇擁,“前合后偃”押往刑場。劇作家以全部同情,關注著竇娥的命運,揭開了這場驚飆掠空般的途中控訴。竇娥呼天搶地連續唱了兩支曲子;〔端正好〕、〔滾繡球〕,全用怒斥和抗議的語調,通過自述內心經歷一番波折而形成的對人世的深刻認識,跟封建官府構成極其尖銳的矛盾,悲劇沖突若峻峰矗立,突兀而起。“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王國維《宋元戲曲考》) 竇娥盡管卑微弱小,在她面前站著強大而兇惡的迫害者,但是她正氣凜然,意志頑強,死而不屈,敢于進行理直氣壯的抗爭。前支曲,大聲哭號“沒來由犯王法,不隄防遭刑憲”,表明她的冤屈深重,怨聲足以“動地驚天”; 后支曲,“怨”而轉“怒”,合天地、鬼神、官府為一體,極盡其怒目叱罵之能事,一腔義憤溢于言表。竇娥“怨”的是官吏無視王法,錯判枉斷,終釀成冤獄;“怒”的是即使主宰萬物的天地也“不分好歹”,“錯勘賢愚”。如果說“日月”喻指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權,“鬼神”暗指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官府,那么“天地”則是“奉天承命”的天子 (皇帝) 所賴以維系殘暴統治的精神支柱。因而,可以認為竇娥對日月、鬼神、天地的懷疑和控訴,實際上就是對整個封建專制制度的拼死反抗和徹底否定; 同時,也能看出這是關漢卿借主人公之口表達對元代黑暗社會的猛烈抨擊,其中包含著高度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現代人民戲劇家老舍曾說: “悲劇是描寫在生死關頭的矛盾和沖突,它關心人的命運。它鄭重嚴肅,要求自己具有驚心動魄的感動力量。” (老舍《論悲劇》) 全本戲劇沖突發展到這里,善與惡、生與死的決戰達到相當激烈的程度,它引導著人們去關心和同情女主人公的命運,顯出 “鄭重嚴肅” 的思想內涵,產生“驚心動魄”的感人力量。隨著劇情的步步深入,竇娥反抗性格的成長也走完了最后的里程,她那跟舊制度勢不兩立。堅韌剛烈、威武不屈的精神,得到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現,臻于崇高的境界。
途中控訴,采用中國戲曲中傳統的抒情獨唱形式,聲腔凄厲激越,傾悲憤之情,吐抗爭之氣,其勢若驚濤駭浪,一往直前,不可阻遏,悲人“則欲泣,欲訴”,怒人“則欲殺,欲割”,極為有力地推進戲劇沖突,將人物性格刻畫得更加鮮明。
哀婉幽咽,含真情
途中控訴是從正面集中地刻畫了竇娥跟封建勢力殊死斗爭的反抗精神,表現了她性格中 “剛”的一面。大劇作家并沒有僅僅停留和滿足于這一點,接著在刑場哭別的一場里,進一步揭示了竇娥這一悲劇性格的豐富內涵。這里主要借助于典型的細節和如泣如訴訣別的描寫顯露出女主人公無比善良的品格,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的精神,突出了她性格中 “柔”的一面,更見形象的豐滿和完美。可以說這在竇娥的性格上,又平添了一層異彩,發出晶瑩璀燦的光亮。
魯迅先生從悲劇描寫的對象和產生的效果方面,曾作過精辟的論述。他說: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魯迅全集》第一卷) 關漢卿在劇作中體現了這一創作原則。貫串于創作過程的始末。讓我們以一斑而窺全豹,看看關漢卿是怎樣“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竇娥要走后街不走前街,看似極為尋常的細事,而大家拈入筆底,卻如攝進聚光圈內,頓然發出內在美質的光彩。竇娥執意要走后街不走前街,是為了避開跟婆婆在前街途中相遇,若這樣讓她看見自己 “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她年老體衰,怎能禁受住悲痛的打擊? 豈不 “枉將她氣殺”? 一個無辜的弱女子,正押赴刑場,倏即問斬,此時此地她所想的最多的竟然不是自身一死,而是顧念親人的老邁龍鐘、孤苦無依,體貼無微不至。當她跟婆婆真地在刑場相逢時,則又是百般寬慰,囑咐再三,然而對婆婆則一無所求。在集中刻畫竇娥反抗性格的基礎上,進而突現出她心地無與倫比的善良,高尚,富于自我犧牲的精神。這顯然正是隨著竇娥臨近死地,將這種“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在人們面前行將毀滅掉。誰目睹這般血淚的現實,不為之愴然涕零呢?這時人們的性靈,也自會受到深深的陶冶、凈化。
竇娥面對黑暗社會,橫眉冷對,聲情激厲,志不可奪,氣不可凌; 而當親人相見時,則至孝至賢,摯誠善待,所唱的 〔快活三〕 、〔鮑老兒〕兩支曲,音調突轉,變為哀婉悲悼,纏綿情深。連用幾個“念”字,列成排句,回環往復,涕淚漣漣,哭訴的語調倍增,極富悲劇的感染力量。曲詞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生動,不事修飾。明代徐渭指出: “點鐵成金者,越俗越雅,越淡薄越滋味,越不扭捏動人越自動人”。(《徐文長佚草》第二卷) 兩支曲采用口語俗句,不著“一毫脂粉”,而表達婆媳間生離死別之情淋漓盡致,畢露無余。清代黃周星說: “論曲之妙無他,不過三字盡之,曰能感人”。(《制曲枝語》) 關漢卿很會為情作戲,撲捉主人公最真摯最強烈的感情,抒發出來,震撼人心。寫竇娥與蔡婆婆哭別的場面是感人至深的。竇娥沒有過高的企望,只求自己成為刀下之鬼以后,“遇時節將碗涼漿奠”,“尸骸上烈些紙錢”; 而對婆婆則給予殷切慰撫,“再也不要哭哭啼啼,煩煩惱惱,怨氣沖天”。加之,結合角色應有的舞臺科介,依稀聞聲見形,如臨其境,自然會觸發起人們對弱小者受害者悲慘身世的追懷,傾注全部的同情,而對萬惡的封建制度則從心底迸發出切齒憎恨的怒火,這也就加濃了悲劇的情調。
蒼涼悲壯,顯精神
關漢卿從“東海孝婦”的傳說中得到啟示,由之生發開來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概括豐富的現實生活內容,大膽而精巧地構思出三樁誓愿。這三樁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遞升,創造出濃厚的悲劇氣氛。竇娥是無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堅信她的死定會 “感天動地”,在人間不可能不留下奇跡,于是臨刑時斬釘截鐵發下三樁誓愿。第一樁,血飛白練:她“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這絕不是發出的無頭愿,而是表明自身清白,毫無罪愆,“委實的冤情不淺”。讓天下百姓在 “四下里皆瞧見”,她死得象萇弘化碧那樣冤屈,象望帝啼鵑那樣凄慘。第二樁,六月落雪: “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綿”,置三伏天道,降雪三尺,遮掩純潔的軀體。表明官府蓄意制造冤案,就連蒼天都要逆轉常規,顯威震怒。第三樁,三年亢旱: “不知皇天也肯從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以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災難,給以嚴厲懲罰,直接向黑暗世界進行挑戰。三樁誓愿,從時間延續而言,一樁比一樁更久長; 從空間范圍來看,一樁比一樁更擴大。這也是跟主人公思想感情的發展緊密配合、和諧推進的。假如說血飛白練,主要是表白誣陷致死,死得冤枉無辜; 六月飛雪,進而是指責官府昏聵貪贓,制造冤獄; 那么三年亢旱,則是對殘暴制度表示抗議,給以懲罰。三樁誓愿依次實現的過程,就是竇娥反抗情緒步步強烈和升級的過程。隨著悲劇人物抒情的演進,整個舞臺涌起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氛,讀者或觀眾的胸襟為血和淚、怨和恨所擁塞、壓抑,心底烙印下不能彌合的千古奇冤。社會生活中,某些幻境是根本不能成為現實的,而在劇本中、在舞臺上竟然出現,并且顯得那樣合情合理,沒有誰去懷疑它,這恰是劇作家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來創造悲劇氣氛的成功之處。還應指出,主人公唱的一系列曲詞,并未局限于個人一怨一憤的傾訴,它已擴展到具有譴責整個封建時代的深廣意義方面去了,因而它足以攫取人們的心靈,產生激勵的偉力,沖擊舊制度的牢籠。
這個場面,竇娥唱的 〔耍孩兒〕 以下四支曲子,意脈銜連,變哀符為強音,由低沉悲痛轉為蒼涼悲壯。其中曲詞“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配合強烈的舞臺效果,極力渲染,霎那間舞臺空間為濃厚的悲劇氣氛所籠罩,“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于是全劇的矛盾沖突推向最高潮,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竇娥的精神境界,隨著戲劇高潮的到來,更加升華,她負冤含恨而死,但雖死猶生,從當時起她就已經成為中國古代一個光輝不朽的女性典型形象活在人們心中,歷千古而不滅。誠如王國維所說,《竇娥冤》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宋元戲曲考》)
注釋
①外: 即外末,扮演次要的老年男角。監斬官: 監督執行死刑的官吏。
②著:叫、 使、派。做公的:做公事的, 衙門里的差役。
③凈:
扮演兇猛、粗獷的角色。科: 指角色在舞臺上的動作、表情,音響效果等。
④磨旗: 搖旗。
⑤正旦: 女主角,這里扮演竇娥。枷 (jia加) :古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種刑具。
⑥行動些: 快些走。
⑦沒來由: 沒有原因,無緣無故。
⑧不隄防: 同 “不提防” 沒有防備。刑憲: 刑法,法令。
⑨游魂: 指人剛死靈魂到處飄蕩,尚無歸宿,這是一種迷信說法。森羅殿: 即閻羅王所居之殿。
⑩也: 句中助詞,無意。生: 最,深深地。
(11)只合: 只該,只應當。
(12)怎生:怎么。糊突: 即糊涂。盜跖 (zhi直):傳說春秋時人,曾帶領奴隸舉行起義,封建統治階級誣為大盜,把他當作壞人的代表。顏淵: 春秋時魯國人,名回,孔子的學生,被譽為封建社會的賢者,后世把他作為好人的代表。
(13)壽延: 壽命長。
(14)元來:原來。
(15)錯勘 (kan堪) : 錯判。
(16)則: 只。紐:扭。
(17)前合后偃 (yan掩) :前仆后仰,站立不住。
(18)哥哥: 當時對男子的客氣稱呼。行 (hang杭):用在人稱后面,表示 “這里”,“那里”。
(19)空嗟怨: 空自嘆息埋怨。
(20)止: 只。上朝: 進京城。
(21)杳 (yao舀) 無音信: 一點音信也沒有。
(22)蚤: 通 “早”。覩: 即睹。
(23)餐刀: 吃刀,挨刀,即被殺。
(24)氣殺: 氣死。也么哥: 元曲中常用的句尾助詞,有聲無義。
(25)卜兒: 即娘兒,元雜劇中扮演老婦人的角色。
(26)兀 (wu悟) 的: 這個,那個,含驚訝語氣。
(27)咱: 句尾語氣詞,跟 “者”、“沙”類似。
(28)典刑: 依照王法處以極刑。
(29) 瀽 (jian剪) : 倒,潑。
(30)一陌兒: 一百張,泛指一疊紙錢。陌,通 “佰”。
(31)葫蘆提: 當時的口語,相當于 “糊里糊涂”。當罪愆 (qian牽) : 承當罪過。
(32)干家緣: 料理家務。
(33)烈: 燒化。
(34)亡化: 死亡。薦: 祭奠。
(35)兀: 發語詞,用來加重語氣。
(36)白練: 白綢。
(37)旗槍: 旗桿頂尖。
(38)委實: 確實。
(39)打甚么不緊: 當時俗語,沒有什么要緊,即不要緊。
(40)罰下: 發下,立下。
(41)靈圣: 指天地鬼神顯出的靈驗,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42)半星: 半點。紅塵: 這里指地面上的塵土。
(43)萇弘化碧: 萇弘為周朝大夫,傳說他冤枉被殺,后人把他流出的血藏起來,三年以后化為青綠色的美玉。望帝啼鵑: 傳說周代末期,蜀王杜宇,號望帝,讓位給下臣,自己隱居山中,死后化為杜鵑,日夜悲鳴,聲音凄厲。
(44)喧 (xuan宣) : 暖,熱。
(45)六月飛霜因鄒衍: 古代傳說,見 《淮南子》: “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 (zen)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天為之下霜。”后來以 “六月飛霜” 比喻冤獄。
(46)六出冰花: 指雪花。雪花一般為六角形,似花分出六瓣。
(47)素車白馬: 白車白馬。古代用之于兇、喪場合。這里指送葬的車馬。
(48)斷送出: 發送到。
(49)楚州: 在現在江蘇省淮安一帶。亢旱: 大旱。
(50)期: 期望,指望。
(51)甘霖:甘雨,及時雨。
(52)東海曾經孝婦冤: 古代民間傳說,漢代東海郡,有個孝敬婆婆的寡婦周青,婆婆年老體弱,不肯連累媳婦,自縊而死。周青被誣告害死婆婆,判處死刑。死后,東海一帶大旱三年。后來新郡守為其伸冤昭雪,天上立即降下大雨。見《漢書·于定國傳》。
(53)山陽縣: 現在江蘇淮安縣。
(54)每: 們。正法: 公正執法。
(55)題徧: 同“提遍”。
(56)早兩樁: 頭兩樁。
上一篇:關漢卿溫太真玉鏡臺(第三折)作品賞析
下一篇: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