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 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 更堪歲里閏添長!
〔稻云句〕稻云,比喻稻田廣大一片,遠望如云。范成大《田舍》:“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則與此詩意相反。稻性喜雨,“不雨”則干旱歉收。黃,稻熟呈黃色。〔蕎麥句〕蕎麥于春夏間開白色小花,性畏霜。白居易《村夜》:“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陸游《九月初郊行》:“蕎花漫漫連山路”。詩人亦有《秋曉出郊》:“雪白一川蕎麥花。”此句則言蕎麥遭霜而無花。〔已分(fen)〕已在意料之中,似有命中注定的意味。〔堪〕詩句字數(shù)所限,堪就是“不堪”,古詩常有這種用法。〔歲里閏添長〕這里是說,由于這一年逢“閏月”,比常年要添長一個月。
本篇選自作者的《江湖集》,寫于宋孝宗趙眘隆興二年(1164)閏十一月。
這首絕句的第一句寫稻收己無望,二句說麥收又落空,詩意一層深于一層。第三句乃是前兩句必然的、意料之中的、無可奈何的結(jié)局;在詩意的語氣、節(jié)奏上,似乎有所舒緩、頓歇。不料有力的結(jié)句,又把舒緩而頓歇的詩意引向更深一層的緊逼和驚嘆:天災(zāi)連續(xù),本來就已經(jīng)忍饑難熬的苦日子,又添長了一個閏月!農(nóng)民苦上加苦的生活,得到特別的強調(diào),體現(xiàn)了詩人深切地關(guān)心農(nóng)事,同情勞動人民的感情。
與詩人同題的絕句,最為讀者傳誦的,莫過于唐代李紳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這在客觀效果上,揭露封建制度剝削農(nóng)民的殘酷和慘重,是相當(dāng)深刻有力的。而這首《憫農(nóng)》更多地著眼于天災(zāi)和“置閏”,在客觀意義上,似乎并沒有觸及封建制度的罪惡,這大概是它不如李詩廣為傳誦的原因吧。
上一篇:《己亥雜詩·清·龔自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捉船行·清·吳偉業(yè)》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