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高文秀《好酒趙元遇上皇》原文與翻譯、賞析
【甜水令】 臣一心不戀高官,不圖富貴,休將人賺,這煩惱怎生擔?也不索建立廳堂,修蓋宅舍。妝鑾堆嵌,不如我住草舍茅庵。
(云)陛下。臣不做官。
【折桂令】 我怕的是鬧垓垓虎窟龍?zhí)?,原來這龍有風云,虎有山巖。玉殿金階,龍爭虎斗,惹起奸讒。朝野里誰人似俺?衠瞢懂愚濁癡憨。語語喃喃,崢崢巉巉,早難道宰相王侯,倒不如李四張三。
【七弟兄】 微臣怎敢把大官參?我則知苦澀酸渾淡,清光滑辣任迷貪,下民易虐何曾濫!
【梅花酒】 呀!微臣最小膽,則待逐日醺酣。圣主臺鑒,休兩兩三三。也不做明廉共按察,伯子共公男,自羞慚。官高后不心甘,祿重也自貪婪。
【收江南】 我汴梁城則做酒都監(jiān),自斟自舞自清談,無煩無惱口勞藍。是非處沒俺,這玉堂食怎如我甕頭甘?
故事是說宋代有一人名趙元,貪杯好酒,家人勸戒,不從。妻劉月仙有姿色,與本地臧府尹私通,欲與夫離異。臧為得到劉月仙,假公濟私,派趙元遞送公文,期限緊迫,違期論斬。趙途中遇雪,已違期限,自分必死,路過酒店,進去以酒澆愁。恰遇宋太祖與楚昭輔等三人也在酒店飲酒,卻忘帶銀兩,正在尷尬處。趙元慷慨解囊,代付酒錢。太祖受感動,與他結為兄弟,備知其遭遇后,在他臂上寫字,讓他去見丞相趙光普。趙元到達東京,拜見趙光普,因違期將論罪,為自救,他出示臂上字,原來卻是御筆,命趙光普提升趙元為東京府尹。趙元見到圣上后,辭官不做,寧愿還鄉(xiāng)。宋太祖則為他懲治了臧府尹和劉月仙。此劇今存有 《元刊雜劇三十種》、明趙琦美脈望館鈔校本?!霸尽?僅有曲詞和簡單的科白,其中 “上皇”為宋徽宗。今從明鈔本。上所錄是第四折中五支曲,內容是趙元辭官。
趙元雖嗜酒成性,卻是個本性善良的人,命運使他遇見當朝皇帝,而他仍然不改純樸的天性,實在難得。更為難得的是他對官場的互相傾軋、鉤心斗角,乃至官吏貪佞的本質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寧肯繼續(xù)做酒中仙?!咎鹚睢?曲一開頭,便直截了當地拒絕當東京府尹。“休將人賺” 句的 “賺” 字,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顯然他沒有把做官當成好事,而當做是件上當的事,他絕不擔這煩惱?;噬弦獮樗奚w廳堂,他又毫不猶豫地拒絕,情愿還住草舍茅庵。趙元是一介小民,而視富貴如草芥,怎不愧煞那些飽讀詩書卻貪贓枉法的朝廷勢要!“妝鑾堆嵌” 指裝飾華美的廳堂,“鑾” 即鈴,一般指車鈴,這里應是指裝在屋檐的鈴鐺,稱為 “檐鈴”,也稱“鐵馬”,是高屋大宇的裝飾。
【折桂令】 中,趙元說出他對官場的看法。那些受盡十年寒窗苦的讀書人,誰不想有一日立于朝堂?他們的眼中,這是實現理想的地方,也是得到富貴榮華的場所。但是在趙元看來,這是個 “虎窟龍?zhí)丁?。玉殿金階,有的人看來,是龍虎風云會的地方,趙元眼中卻是 “龍爭虎斗,惹起奸讒” 的地方。他自認愚濁,認為宰相王侯,倒不如普通小民李四張三。【折桂令】 字句可增損,常用格字句為: 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四四,它的特點是四字句多,在這里,作者用四字句的堆垛,既守格律,又強調了某種情況。如 “龍有風云” 以下是說朝廷中的爭斗,由于五句相疊,顯得很有氣勢?!罢Z語喃喃” 與 “崢崢巉巉” 兩句,前者形容說話木訥,后者指行事危險,皆說明他生性愚濁癡憨,容易闖禍。
【七兄弟】、【梅花酒】、【收江南】 三曲,則著重說明他身為下民,只知 “苦澀酸渾淡”,見識少,膽小怕事,不宜做官。而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 “官高后不心甘,祿重也自貪婪” 兩句,這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富有哲理的警策之言。一個人身處腐朽的官場,如果沒有高深的修養(yǎng),很容易同流合污; 隨著權力的擴大,欲望跟著膨脹,“不心甘”、“自貪婪” 是帶有必然性的結果。趙元潔身自好,不想做 “明廉共按察”、“伯子共公男”,也就是說,他不愿墮身欲海。東京汴梁原是繁華之地,當上東京府尹將何等榮耀,偏是他只將汴梁當做 “酒都監(jiān)”,眼中只見好酒。他所追求的只不過是 “自斟自舞自清談”,認為 “玉堂食怎如我甕頭甘”。趙元自稱是個“射糧軍” (金代時充雜役的士卒),是官府的差役,但是從這些唱詞來看,倒像是個“處士” 的口吻。很明顯,作者通過趙元的嘴,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吐露自己的不平之氣。在元雜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角色介入,是經常見到的,在馬致遠、宮大用等人的作品中,也常常能見到,可以說,這是元雜劇作為我國早期戲劇的總體特色之一。
上一篇:《四嬋娟·管仲姬》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