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偉,田家子爾,殺雞飯其母,而以草具飯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勸使就學,遂為四海名士,此翻著襪法也。今人以珍饌奉客,以草具奉其親,涉世之事,合義則與己,不合義則稱親,萬世同流,皆季偉之罪人也。
——《豫章黃先生文集》
王梵志是唐代著名的通俗詩人,也是一個類似寒山、拾得,富于傳奇色彩的佛教徒。他寫了不少五言詩,寓人生哲理于嘲戲諧謔,寄喜笑怒罵于俗言俚語。深刺淺喻,出人意表,頗得后人喜愛。宋人的詩話筆記中,多稱引他的詩句。黃庭堅雖然才高學富,名滿天下,但卻十分景仰這位唐代通俗詩人,稱他是“大修行人”,特地親書他的《翻著襪詩》,并撰文發表感想,據此規箴世人。
這篇小品開首所引梵志之詩,看似突梯滑稽然寓意卻深。世人著襪,無不光面向外,粗里在內,只求人看好,不知己受苦。積習成俗,難以移易。梵志抗顏犯俗,不顧世人非議,翻著襪子,“乍可(寧可)刺你眼,不可隱(痛)我腳”。這無疑是個移風易俗的大膽革新之舉。王梵志以身說法,針砭了人們這種習以為常,然又似是而實非的世俗人情。引而申之,那些專事沽名求譽,而忘記自養自尊的人又何嘗不與之相似!所以黃庭堅文中第一句即道出了梵志《翻著襪詩》的底蘊:“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
于是作者聯類生發,引出了一個歷史故事,進一步申明了梵志的詩意。東漢名士季偉未顯時殺雞奉母,拿粗食招待枉駕光臨的名流郭(泰)林宗。郭林宗非但不怪罪他的輕慢,反而認為小子可教,培養他成為海內名士。黃庭堅認為季偉之所以被郭林宗賞識,就是因為他采取了有如梵志的翻著襪法。據此理解,則黃庭堅實將梵志的翻著襪詩意,概括為一種自養自尊,不求外譽,不邀虛名的涉世態度。此可謂一語中的,發梵志所未發。
然而,懂得此理的人在世罕有,山谷憤世嫉俗,遂變梵志之諧謔滑稽而為直言規箴:“今人以珍饌奉客,以草具奉其親,涉世之事,合義則與己,不合義則稱親。”損高堂而求外譽,雖博好客之名,但似義而實不仁,如此損己求譽不知自養奉親,實在是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愚人之舉。作者針砭世情,舉例未必恰當。然提倡自養自尊,不求外譽虛名,尚不失為一種度世之語。可惜人心執迷,世情難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反穿襪子仍然沒人響應,珍饌奉客,粗食養親之習依舊。如此則“萬世同流”、“季偉罪人”,應該把我們也算進去。
王梵志詩,多主象喻,不談義理,而黃庭堅這篇畫龍點睛式的小品文,援事議論,更中肯綮,不特表示作者異代神交,惺惺相惜之意,就文章本身而言,其剴切痛快之語,與梵志詼諧任誕之詩,亦可謂是莊諧互濟,各主其妙。
上一篇:黃庭堅《書林和靖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寫真自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