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注〕 丁令威:也作“丁令”、“令威”。 遼東:初為郡,戰國燕置,郡治襄平(今遼寧遼陽),西晉改國。 靈虛山:又作靈墟山,在今安徽懷遠一帶。
本篇選自《搜神后記》。
兩漢魏晉求仙之風盛行,神仙道教蠱惑人心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對生命永駐的執著信念。本篇受道教影響,宣傳長生不老。《類聚》、《事類賦注》、《三洞群仙錄》均引此文。末句詩又引作:“何不學仙去,空伴冢壘壘?”比之“何不學仙冢壘壘”布道設教之意旨更為明確。
鶴的意象在中古傳統文化中,是克享遐齡的吉祥飛禽,本有些仙風道骨的靈異之氣,丁令威羽化登仙,與仙鶴互體共生翱翔環宇,以清冷超逸的眼光俯視塵世滄桑,作歌詠嘆,悲憫沒被仙緣拯救的無數靈魂,相比于荒冢下的枯骨僵尸,是何等自由不拘,令俗人羨慕!誘人信教之用意,在韻散交叉的抒情敘事藝術中,是不言自明的。
文章巧妙地用了連鎖證明法,以虛妄之筆出入于仙凡之間,印證一個烏有故事的確存。你不信這人?丁公有名有姓有籍貫,有學道成仙的確切地點,有流傳千古的通俗歌謠。言之鑿鑿,不像是作偽的杜撰。你說他已經死了?遺世的丁姓后裔依舊恍惚惦念著上祖成仙的他。造仙要讓人信,選其后代作證當然最為可靠。于是讀罷你不得不佩服這位了不起的作者,既天衣無縫地布了教,又給后世留下如此令人向往的傳說。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