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雜劇·洪升《四嬋娟·管仲姬》原文與翻譯、賞析
【梅花酒】 (正末)共登臨將煙景搜,擴胸懷縱目凝眸。天闊云悠,澗落溪流,一覓山含今古愁,前人世界后人收,想戲馬臺人在否?龍山上,再誰游?縱英雄,不到頭,任智巧,怎長留?眼中人,好廝守,當前景,且追逐。好風光,暫夷猶,急尋歡,莫拖逗。休只等風起處,纜方收,緊浪里,把竿抽,日落后,轉船頭。
【收江南】呀,蓬廬天地不系等虛舟,渺然身世滄海一浮漚。從今蝴蝶識破是莊周,一任他云行水流。夫人呵,盡咱與你一雙兒占老白蘋洲。
(正末云) 夫人,你看人世光陰,是好去得也。(唱)
【離亭燕帶歇拍煞】 才則聽花冠墻上啼清晝,又早聞玉壺城上催清漏,留不住,烏飛兔走。再休題,熱急急虎頭奔,鬧嚷嚷蝸角爭,忙碌碌羊腸驟??v饒他,香毫蘸紫云,玉帶垂花綬。人與骨,霎時共朽。休辜負,綠水碧山情,清風明月好,翠竹黃花瘦。偷尋笑口開,莫只愁眉皺。(帶云) 夫人,我和你呵,(唱) 惟則愿天長地久,做一對、效比目碧波魚,結連枝綠池藕。
管仲姬是元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趙孟頫的妻子,原名道升,字仲姬,又字瑤姬,被封為魏國夫人,因而世稱管夫人。她也擅長書法與繪畫。其書法繼衛夫人之后,無與倫比; 其畫善墨竹蘭梅,亦工山水佛像,皆成妙品。她和趙孟頫詩詞唱和、書畫齊芳,在當時與后世傳為佳話。有關管夫人的軼事,散見于《松江府志》、《烏程縣志》、《書史會要》、《畫史會要》 及趙孟頫的 《松雪齋集》 中。此劇寫管仲姬與退隱于江南的趙孟頫一同泛舟江上,悠游林間,或畫竹或作歌,共抒情懷。在元朝那樣的民族壓迫極其嚴重的時代,趙孟頫因受人推薦,曾應詔入都接受官職。但他自知身為宋代趙氏宗室后裔,長久在朝必招疑忌,于是決計奉身而退,告假回鄉。這不僅是追求自然之美與山水之樂,而且是有意識地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韜晦避禍之舉。
時值重陽佳節之日,秋光明媚,山水撩人,管夫人偕夫趙孟頫乘小舟漫游于風景如畫的苕溪水鄉,奴婢二人漁童和樵青隨行侍候。他們經過白蘋洲邊,新婦磯頭,一路上看不盡的山色滴翠,湖影涵空。夫婦二人對景相依,談論著古代名士才女的往事,情洽意切,心曠神怡。面對良辰美景,管夫人拈筆作畫,畫幅上繪出修竹奇石、清波淡月。余興未盡,又作 《漁歌子》 一首,由丈夫譜曲并彈琴而歌,漁童吹笛伴奏,高情雅趣,其樂無比。在游賞一天之后,暮色初起,四山拱翠,萬頃含煙,夫婦攜手站立船頭,向遠方眺望。這里所選的三支曲,就是這個時候趙孟頫觸景生情的放懷之歌。
【梅花酒】 一曲表達了趙孟頫縱目凝眸,面對 “天闊云悠,澗落溪流” 之景,內心泛起的種種感慨。巍峨的青山年年歲歲挺拔屹立,絲毫不受外界風云變幻的影響,而人間興衰際遇卻轉瞬即逝,變化萬千: 戲馬臺依舊,楚霸王項羽卻已淪為騷客藝人筆端口頭的末路英雄; 龍山未變,曾宴群僚于此的桓溫早已僵化為史書中的一頁。眾多英雄豪杰、風流人物的豐功偉績終將被雨打風吹去,一切都會變成歷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往事如煙,前程未卜,只有眼前之景物可以把玩廝守,沉潛其中,且莫等 “風起處,纜方收,緊浪里,把竿抽,日落后,轉船頭”。晏殊講得好:“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趙孟頫經歷了宦海沉浮,深深體會到與愛妻侶魚蝦,盟鷗鷺,共游山水的悠閑生活之珍貴,只想把這一刻變成永恒,能永遠忘情于山水,拋掉塵世的煩惱、官場的險惡。然而,有時忘卻也是不容易的,越想把握住眼前的幸福,越感到人世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也就愈加難以忘懷過去。【收江南】 一曲就表現了趙孟頫的這種無可奈何的心境,他只想拋卻一切外在紛擾,在這無世俗紛爭,幽雅閑淡的心境下,與夫人共老白蘋洲。
【離亭燕帶歇拍煞】 一曲,趙孟頫對如朝露般短暫的人生發出了留不住的嘆惜。既然無回天之力鎖定光陰,只好盡最大努力去珍惜生命,不要再為了世俗的蠅頭微利而忙碌,不要再為了官場的蝸角虛名而奔走,即使能名留青史,永垂不朽,那也是后世未知之虛幻,能夠把握到的真實存在只有目前的綠水碧山、清風明月、翠竹黃花,千萬莫辜負了山水之情、風月之好、竹花之瘦。在這樣的自然景色之中和超凡脫俗的心態之下,和相愛相知、同調同趣的才女夫人作伴廝守,這才是人生最美的境界。劇作者洪升贊賞管仲姬與趙孟頫遨游山水、自得其樂的神仙般的夫妻生活,表達了自己的愛情理想。
上一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好酒趙元遇上皇》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