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致徐小淑絕命詞》原文與翻譯、賞析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 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①;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凈土;好持一杯魯酒②,他年共唱擺崙歌③。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
【鑒賞】 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面對著生死的臨界,曾留下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章。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坦蕩,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的豪邁,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懷……都曾深深震撼過人們的心靈,而在一代女豪秋瑾的筆下,又譜寫出了怎樣一曲蕩氣回腸的生死絕唱呢?《致徐小淑絕命詞》寫于1907年7月10日,是秋瑾女士于就義前五天寄給自己學生的絕筆。在即將面臨死亡的這刻,她沒有對往昔歲月的眷顧,沒有對家人朋友的牽念,更沒有人生將盡的遺憾和傷感。在不足百字之內,我們感受到的是一腔壯志未酬、慷慨激昂的悲壯情懷。
文章開篇就以“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一句破空而來,直陳在這特定的時刻自己心中憂患所在,使全文視野從個人際遇豁然拓展到祖國、民族命運的境界,起筆不凡。接下來,作者以沉痛的筆調,精練的用語,勾勒出一幅山河破碎、統治腐敗、志士痛心疾首的畫面,為革命者以振興民族命運為己任,積極投身反清運動的義舉定下了基調。隨后,文章筆鋒一轉,展望未來,體現出作者對生死的深層認識: 雖然自己生命將盡,但奮斗精神將永遠存留在后人心間。她相信,在西方革命思想的傳播下,在一代代志士義無反顧、自我犧牲的前仆后繼中,總有一天革命的風暴將最終摧毀清朝封建專制統治。全文的格調由開端的沉痛轉到了激昂、豪邁,讀者眼前仿佛浮現出了鑒湖女俠秋瑾以酒壯懷,直面生死的俠士風范,煥發著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最后,短文又以一句“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與文首相呼應,再次抒發了壯志未酬、為國深憂的情感。
這則短文以駢體寫成,但并不古僻深奧。全文語言文白相融,用典恰到好處,惜墨如金,句句有情,對偶工整,文采斐然。在這曲生死絕唱中,既洋溢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情感,也展現出女中豪杰秋瑾雄健奔放、質樸深沉的文學風格。
上一篇:禹之謨《致全中國國民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張自忠《致集團軍諸將領的公開信》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