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白花》言情贈友詩歌
陽春二三月②,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③,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④。
秋去春還雙燕子⑤,愿銜楊花入窠里。
《楊白花》,據傳為北魏胡太后所作。
胡太后是魏宣武帝之妃,其子明帝即位后,她就掌握了政權,稱太后臨朝。胡太后很有才能,善談書作文,射箭能中針孔,政事都由自己裁決。但她的生活十分奢侈,“淫亂肆情”,曾與魏名將之子、容貌壯美的楊華 (本名白花)私通。楊害怕禍及自己,逃入梁朝。胡太后追思不能巳,便作 《楊白花》歌,令宮女晝夜歌唱,情致纏綿悱惻。
這篇歌詩雖出自北魏胡太后之手,但其風格卻酷似南朝民歌,在北朝文人樂府中獨具一格。
歌詩通首隱切姓名,筆筆雙關。詩一開始,從春景寫起,在春日的二三月里,楊、柳開花,白絮散飛,飄蕩如雪。通過春景的描寫,很自然地將借用的春物——“楊花”形象托出,用春物“楊花”來影射戀人楊華,借對“楊花”春物的惋惜,以表達自己對所戀愛者的追念深思。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夜來春風起,楊花“落南家”,“落南家”,便將楊華逃奔梁朝的情景形象而逼真地描寫了出來。這二句似乎是對春景的描繪,但實際上是把心靈的東西借助于感性化的東西顯現出來,反映了詩人對情人南逃入梁的哀傷和眷念。
作者的這一心情,在“含情出戶腳無力”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深含戀情走出閨房時,雙“腳無力”,詩人那種因相思不能自已以至痛苦困頓的心情便不言而喻了。在這種心境下,當拾得“楊花”以后,見物思情,想起了愛戀者楊華,便不由得“淚沾臆”。一個“腳無力”,一個“淚沾臆”,在情調上雖都給人一種凄惋的情感,但二者相互映襯,互相補充,將作者情感的深沉變化反映了出來,這正是作者手法的高明之處。
秋天過去了,又一個春天已經來臨,結伴成侶的“雙燕” ,“愿銜楊花入窠里”,反映了詩人因惋傷其已經破滅的戀情而懷藏著空幻的希冀。
這篇歌詩是從“吳歌”得來,歌詩以雙關影射的寫法,用哀怨曲折的筆調,既表現出了熱烈的戀情,反映出了凄惋的相思,又描寫出了追念戀人的無可奈何和空幻情思的復雜心情,這比起浪漫熱烈的“吳歌”來,卻進入了較高的藝術境地。
注釋
①《楊白花》,見 《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十三。②陽春: 溫暖的春天; 俗亦稱陰歷十月為 “小陽春”,這里指二、三月。③閨闥 (ta) : 特指女子的臥室。 ④臆 (yi):本作“肊”,即當胸之處。⑤秋去春還:一作“秋去春來”。
上一篇:《望江南》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桃葉歌》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