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詞·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鑒賞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顋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是晚唐詞壇著力專心填詞的人,也是使用詞調最多的一個,在現存七十多首詞中,曾用《菩薩蠻》、《更漏子》、《清平樂》、《訴衷情》和《夢江南》等十八調。其中《菩薩蠻》就填了十四首(據《花間集》刊載),現在選讀的是其中的頭一首,也是溫詞中的重要代表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曾云:“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
* * * *
這是一篇寫一個幽閨獨處少婦晨起全過程情狀之詞。
上片:晨起嬌慵之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顋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開頭兩句是先景后人。此景是:朝陽照射在床榻圍屏(或閨中畫屏),其畫景陰陽顯晦之狀,盡現眼前。小山重疊,指的是畫屏中層巒疊嶂的金碧山水。一說,“小山“,是指女子眉式(如“小山眉”之類)或眉額。俞平伯認為“若‘眉山’,不得云‘重疊’”。其人是:一位剛睡起的少婦散亂如云鬢發,揚拂著白凈香艷的臉龐。這里的鬢云欲度,是說女子的如云鬢發卷曲輕揚之狀。《詞綜偶評》:“猶言鬢絲撩亂也。”“云”,喻發。香顋雪,香而白的面頰。顋,是腮的異體字。這兩句既寫了床第間的環境,又初步繪出了晨起少婦那種慵懶嬌嗔狀態。三、四兩句,緊接著寫了她下床后的活動:詞人用“懶”起,以“遲”結,進一步描摹了少婦的懶洋洋的情緒。她在緊一筆慢一筆地畫著自己的眉毛;她又在梳洗過程中,反復妝扮作弄,遲遲才畢。
這樣,一個“晨起嬌慵少婦”形象,躍然紙上。下邊繼續寫她的晨閨中的活動。
下片:對鏡自賞自憐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前二句少婦對鏡自賞:一邊對著鏡子插上頭飾,一邊又將前鏡后鏡對照看。見到鏡中那如花面容襯著美麗花飾,顯得十分妖嬈,光采奪人。這里的花,指頭飾,非喻人。前后鏡,兩面前后對照的鏡子,女子梳妝常用。插上頭飾,她正欲穿上新做的、貼了盤繡的綾羅短襖,卻一眼瞥見了短襖上的“雙雙金鷓鴣”。原來那種自賞自喜的情緒,頓時黯然失色,惆悵綿綿。這是為什么? 因她瞧見是一對對金絲盤繡的鷓鴣,或交頸相親,或相依相偎,或時前時后蹣跚而步,千嬌百媚,十分逗人,也勾起了自憐的沉思:幽閨獨處,苦度年華。
詞篇至此,詞人不僅很好地從外表上完成了一個幽閨少婦“晨起”全過程的情狀描摹,而且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豪門女子獨處幽閨的內心空虛與悵惘情緒。
* * * *
這首詞寫得形象鮮明生動,語匯華麗豐腴,但其筆觸卻委婉含蓄,詞意、詞情蘊藉,詞旨深藏待覓。正如有人分析說,詞的顏色雖然濃艷,而與詞的內容、情調卻很合拍調諧。溫庭筠常用的一個手法很成功,就是把若干物象、意象與顏色搜羅在一起,比較自然地稍加組合,形成一個意境、一幅畫圖,讓人們自己去領略其情意與旨趣。現讀的這首詞,正應了這個說法。詞中拾了“度”、“懶”、“弄”和“遲”等幾個詞語,勾出了一副嬌慵、惆悵的神態,真是活靈活現,特別是詞尾的末句,突兀地跳出一句“雙雙金鷓鴣”的結語,一下子既擊活了全詞,又使詞意深沉,揭示了主旨。
上一篇:《兩宋詩歌·蘇軾·荔枝嘆》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詞·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