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梅堯臣·汝墳貧女》鑒賞
梅堯臣
原注:
時再點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陽老牛坡,僵尸相繼。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
郡吏來何暴,縣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龍鐘去攜杖。
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
適聞閭里歸,問訉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zhì)無以托,橫尸無以葬。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dāng)!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這首詩作于宋仁宗(趙禎)康定元年(1040)間,它同《田家語》是姐妹篇,同時所作。是時,詩人正值三十九歲,任襄城知縣,親眼見到朝政敗壞,天災(zāi)人禍為害人民。他悲憤異常,一口氣連撰了《昆陽城》、《疲馬》、《田家語》、《汝墳貧女》和《觀水》等幾首五言古詩和絕句,如實地記錄了康定元年秋襄城一帶連日大雨、山洪暴發(fā)和征稅抽丁、民不聊生的實況。
《汝墳貧女》的詩題本于《詩經(jīng)·周南》的《汝墳》篇。它是用婦女口吻來陳述哀辭的,梅詩也借婦女之口來訴說人民的哀怨和疾苦。此詩取之為題,反映了北宋政權(quán)濫征鄉(xiāng)兵的貧家父女的災(zāi)難,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 * * *
詩前的“原注”,即小序,主要內(nèi)容有三:①點明當(dāng)時的氣象狀況:大雨酷寒;②點集老幼服役,而且是第二次征集弓箭手;③饑餓襲人,僵尸相繼,哀鴻遍地,其狀甚慘。
全詩二十句,其結(jié)構(gòu)簡單,除了開首二句是作者以第三人稱進行略述之外,余十八句均為“貧女哭訴”,具體講述了三層意思:①暴吏點兵;②橫尸壤河;③生死無措。
先看開頭二句: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汝墳,據(jù)《毛傳》云:“汝,水名也。墳,大防也。”汝水,亦名北汝河,于河南中部,源于嵩縣外方山,流經(jīng)襄城縣,南會沙河,至商水縣入潁河。“墳”,有幾釋:①一般都用《毛傳》之說,即大防,高大的堤岸,引申為“河邊”。因為“墳”在古文中有一義曰:“水洷也”。②另一說,把“墳”視為“濆”字假借,即古之濆水,即汝水之忿流,經(jīng)郾城與商水之間入流沙河。因此,汝墳,即汝濆,不是汝水之河邊,而是指汝水與濆水兩條河。于是,“汝墳貧家女”,就是汝水與濆水兩河一帶的貧家女了。
我認(rèn)為,這后一說也不無道理。因為這樣解釋“汝墳”把詩人的視野更擴大了,從一水之邊變?yōu)閮珊恿饔颍簧鐣院偷湫托浴?br>
這兩句詩作用重大,不僅作為展開下文的“引子”,而且起著定調(diào)的作用。因為它描寫的哭聲與哭狀,均異乎尋常。請看:哭狀是“行哭”,即邊走邊哭,完全不同于一般之“哭相”;哭聲是音凄愴,也不是尋常抽泣與號啕。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正是詩人們所設(shè)的懸念,引人思考。
下邊全是貧女自訴——
第一層(前八句):暴吏點兵
自言 “有老父,孤獨無丁壯。郡吏來何暴,縣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龍鐘去攜杖。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
這是“貧女”自訴悲哀的開始,她說:我家有老邁的父親,只有女孩沒有男丁。丁壯,即壯丁,因協(xié)韻而顛倒詞序。上面派來的抽壯丁的郡吏何等殘暴,連縣官老爺也不敢違抗。催促應(yīng)征壯丁不讓停留,老頭子被逼沒法,只好柱杖去應(yīng)征。稽留,即羈留、停留。龍鐘,形容老態(tài)。這里是形容詞作代詞用,指老人。勤勤,即殷切,非殷勤;囑,即囑托,非囑咐。幸,希望。相,指代性副詞,即“他”,指老父。這是說,貧女殷切地懇求同去的鄰人,希望好好照顧她的老父。
詩人在這里,形象而生動地描述了暴吏抽丁入伍的狀況,這說明已不是什么“三丁籍一”了,而是無丁抽一。結(jié)果是逼迫老人代替了壯丁,其狀甚慘。這就是詩的開頭說“貧女哭音悽愴”的原因。但更嚴(yán)重的慘況還在后面呢! 請看——
第二層(中六句):橫尸壤河
適聞閭里歸,問讠凡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 (瀼) 河上;弱質(zhì)無以托,僵尸無以葬。
適,剛才;閭里,即鄉(xiāng)里。此指同鄉(xiāng)人。疑猶強,疑,疑惑,不肯定地認(rèn)為。猶,總還;強,即健、健在或勉強活著。這是說,剛才聽說回來了同鄉(xiāng)人,就去打聽老父消息,以為他總還會活著,可是竟然他經(jīng)不住寒雨襲擊,早已凍死在壤(瀼)河上了。貧女說自己這柔弱的女子已無依無靠,父親尸體也無法安葬。弱質(zhì),柔弱的體質(zhì),系貧女自指。兩個“以”均作“用來”解。橫尸,即躺著的尸體,即指已故父親。
這就是貧女“哭音”如此“凄愴”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還在于下邊這層原由——
第三層(最后四句):生死無措
老父死后,不僅自已今后生活無著,而且目前幾道難關(guān)就跨不過去。“橫尸河上”的老父,也無力埋葬,自己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 悲慘的現(xiàn)實,使得她不能不考慮這樣的一個嚴(yán)重問題:“活下去呢,還是一死完事?”下邊,就是詩人如實地記錄下的“貧家女”最后一段哭訴。她說: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dāng)!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這是說,生我這樣的女孩子,既不能代父應(yīng)征,雖說還活著,能抵上什么用呀! 何所當(dāng),猶言有何用。捶胸口,呼蒼天,天啊! 我是生還是死,將何所向呢?拊(fǔ府)膺,拊,擊,振;膺,胸膛。奈向,宋人習(xí)用語,即奈何,如何的意思。
詩人把自己的詩,結(jié)束在“呼天搶地”的極悲情狀之中,激起人們的極大共鳴,不能不為之抹淚;同時,也引起人們?nèi)ニ伎歼@慘境的背后問題。
* * * *
梅堯臣還有若干篇幅甚短,而言精意賅的詩歌,極孚眾望,以下不妨再選讀一些,并略作解說。
上一篇:《兩宋詞·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鑒賞
下一篇:《兩宋詞·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