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向王、裴誦此,應把臂入林。
【箋釋】
[靈澈] 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云:“上人生于會稽,本湯氏子。聰察好學,不肯為凡夫。因辭父兄出家,號靈澈,字源澄。雖受經論,一心好篇章。從越客嚴維學為詩,遂籍籍有聞。維卒乃抵吳興,與長老詩僧皎然游,講藝益至。皎然以書薦于詞人包侍郎佶,包得之大喜,又以書致于李侍郎紓。是時以文章風韻主盟于世者曰包李。以是上人之名由三公而揚,如云得風,柯葉張王。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說高人,風儀甚雅,談笑多味。”按,靈澈生于天寶五載,劉長卿與之交往,當為睦州時事也。劉長卿又有《送靈澈上人還越中》:“禪客無心杖錫還,沃洲深處草堂閑。身隨敝屨經殘雪,手綻寒衣入舊山。獨向青溪依樹下,空留白日在人間。那堪別后長相憶,云木蒼蒼但閉關。”《酬靈徹公相招》:“石澗泉聲久不聞,獨臨長路雪紛紛。如今漸欲生黃發,愿脫頭冠與白云。”
【輯評】
《唐詩解》:晚則鳴鐘。日斜而別,鐘鳴而未至者,山遠故也。
《詩境淺說》續編:四句純是寫景,而山寺僧歸,饒有瀟灑出塵之致。高僧神態,涌現毫端,真詩中有畫也。
上一篇:《聽彈琴》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尋張逸人山居》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