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無名氏
說事則喙長三寸,判事則手重五斤。
本詩僅此兩句,錄自《全唐詩》第9848頁。作者以高度凝煉又犀利異常的筆勾勒出能言不能行者的肖像。喙,本義為鳥獸尖而長的嘴,這里是指人嘴,但又含有雙關意味,即形容這類人的嘴如鳥獸一樣尖而長。“判事則手重五斤”指出他們到動手做事時就露出無能的本相。“手重五斤”描狀其行舉之艱難。短短兩句,形象卻生動而鮮明,充滿了辛辣的嘲諷,也表現出對言與行關系的深刻認識。
古今中外,這種言行兩方面極端不平衡的人在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他們只會夸夸其談,貌似雄才偉略,無所不能;可是到動手實踐時,卻立刻張皇失措,赧色汗顏,現出“銀樣蠟槍頭”的原形。“紙上談兵”的趙括,“言過其實”的馬謖可謂他們的代表。言大而夸的結果只會是身敗名裂,貽害家國。言與行的關系歷來為有識者所重視。孔子提倡“訥于言而敏于事”(《論語·里仁》),陸游則指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均正確地強調了“行”的重要性。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實踐活動確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知識的學習和智能的開發也都與實踐密切相關。可以說,“喙長”而“手重”,必定一事無成,誤人誤己。這兩句奇且妙的詩句,對于我們今天培養良好的作風和學風,救治“眼高手低”、“高分低能”之病,無疑是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藝術表現方面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漫畫筆法突出形象,二是通過對比來強調其言行兩方面的巨大反差。這兩句詩頗具漫畫大師的技法與匠心,直接抓取言的器官“喙”和行的器官“手”,舒展神思,大筆寫意。以驚人的夸張來突出其人的嘴和手,且很能引發讀者的想象。“喙長三寸”極言其言語器官之發達、靈便,功能的無可比擬。也使人如親睹其人的神態:眉飛色舞,唾液四濺,甚至奮袖出臂,手舞足蹈。“手重五斤”又形象地表現出臨事時的遲疑、推諉,無從下手的尷尬窘迫。雖用筆寥寥,一個典型的言與行極端不平衡的畸形人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高度發達而變形的嘴與極度退化而沉重的手形成鮮明的對比,與“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待作者點明,深刻而尖銳的諷刺意味,揶揄嘲弄的喜劇效果已躍然紙上。
上一篇:《詠霍將軍北伐(節選)·[南朝]虞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城東早春·[唐]楊巨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