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翌鳳·浣溪沙》原文賞析
雨過虛堂綠映簾,倦余正好展殘編。量薪數米亦堪憐。
世事幻如蕉鹿夢,浮華空比鏡花緣。菜根滋味自年年。
這是一首作者自抒情懷的詞,反映了作者的愛好、處境、志向和對人生的認識。作者的愛好并不能謀名取利,但他樂此不疲; 他的處境清苦而又寒傖; 他把人生看成是一場虛幻的夢,但他為人處事的宗旨又恪守封建道德規范。
詞的上片以“雨過虛堂綠映簾”開始,首先揭示出抒情主人公——作者自己當時所處的環境: 雨過天晴,在空曠的堂屋里,作者透過門簾朝外面望去,只見室外的景物匯成一片綠色,充滿勃勃的生機,使人賞心悅目。“虛堂”的“虛”字既有寬敞之義,又有空曠之義,并由此產生貧寒、寂靜等語言效果。在整首詞中,這是唯一的景句,它的作用是創造特定的氣氛,為作者的抒情提供合適的條件。
由于環境的幽雅和景色的怡人,便自然引出第二句“倦余正好展殘編”。倦余,是指小憩之后;殘編,是指年代久遠的古書。“正好”兩字不僅是說小憩之后神清氣爽,正好閱讀古書,而且也是一、二兩句的聯系: 因為雨后空氣清新,虛堂無人打擾,一片綠色令人心曠神怡,這些都是“展殘編”的有利條件。作者一生嗜書如命,中年以后回到故鄉吳江縣(今江蘇蘇州),手抄古書數千卷,多藏書家所未見。他一生著述甚富,除前面的《作者小傳》提到的之外,尚編有《懷舊集》、《 國朝文徵》、《國朝詩》、《宋金元詩》等多種。作者一生以讀書、抄書、編書、著書、教書為樂,同 “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句詞正真實地概括了作者生活中這一項重要內容。
鉆故紙堆固然能使人精神上得到某種滿足,但在當時,絕對無利可圖。貧窮的困擾很快就襲上作者的心頭,把剛剛形成的快樂感驅趕得無影無蹤。“量薪數米”未免說得太可憐了,可能加入了夸張成份,但一介寒儒持家非精打細算,否則無法維持生計是確實的。作者潛心于“書山探寶”,但生活迫使他不得不“量薪數米”;他抱怨命運待他不公平,但卻無法改變處境,只能在詞中用“亦堪憐”三字把自哀情感通過“溫柔敦厚”的方式表達出來。
心理上的矛盾如何解脫?作者的“藥方只販古時丹” (龔自珍《己亥雜詩》),在佛、道思想中找出路。下片的“世事幻如蕉鹿夢,浮華空比鏡花緣”,就是作者通過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回憶和思考之后,給人生意義下的結論。“蕉鹿夢”典出《列子》,說有人在野外打死一頭鹿,藏在芭蕉葉下準備回頭來取。但后來竟忘了藏鹿地方,反而以為事是在夢中發生的。作者用來突出“人生如夢,變幻不定”的主旨。“空”的觀念來自佛教教義。佛教謂“四大皆空”,包括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空”。既然榮華富貴同“鏡花水月”一樣虛幻,那又何必去苦苦追求呢?經過一番“談空空于釋部, 覈玄玄于道流” (孔稚珪《北山移文》),作者的心理趨于平衡,連剛才僅有的一點“自哀自憐”的不平之情也被“幻”與“空”融化掉了。
從“量薪數米亦堪憐”的抱怨身世遭遇,到“菜根滋味自年年”的安貧樂道,作者經過復雜的思想過程。這一過程短小的篇幅當然不可能細致描述,但作者已經作了精煉的藝術概括。透過“菜根滋味自年年”這種充滿儒家色彩的表面文章,我們仍可窺見作者對現實處境的不滿。
通觀全詞,其價值就在于作者典型地刻劃了封建社會“貧士”面對現實的壓迫怎樣求得超脫的思想過程,而這種思維模式至今還沉淀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中。
上一篇:《吳烺·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文廷式·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