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原文與翻譯、賞析
【梁州序】 (生) 齊梁詞賦,陳隋花柳,日日芳情迤逗。青衫偎倚,今番小杜揚州。尋思描黛,指點吹簫,從此春入手。秀才渴病急須救,偏是斜陽遲下樓,剛飲得一杯酒。
【前腔】 (旦)樓臺花顫,簾櫳風抖,倚著雄姿英秀。春情無限,金釵肯與梳頭。閑花添艷,野草生香,消得夫人做。今宵燈影紗紅透,見慣司空也應羞,破題兒真難就。
【節節高】 (生、旦) 金樽佐酒籌,勸不休,沈沈玉倒黃昏后。私攜手,眉黛愁,香肌瘦。春宵一刻天長久,人前怎解芙蓉扣。盼到燈昏玳筵收,宮壺滴盡蓮花漏。
(眾起吹打十番,送生、旦介)
【前腔】 (合) 笙簫下畫樓,度清謳,迷離燈火如春晝。天臺岫,逢阮劉,真佳偶。重重錦帳香薰透,旁人妒得眉頭皺。酒態扶人太風流,貪花福分生來有。
【尾聲】 (凈、副凈、老旦、丑合) 秦淮煙月無新舊,脂香粉膩滿東流,夜夜春情散不收。
《桃花扇》 是孔尚任的代表作,它和 《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長生殿》 并列為中國古代戲曲五大名劇。題材選取明末崇禎十六年 (1643) 至清初順治二年 (1645) 史實,寫著名文士侯方域 (字朝宗) 結識秦淮名妓李香君,以宮扇一柄題詩定情,他們的愛情在明清易代之際的政治風云中經受種種磨折,最后侯、李二人雖然別后重逢,但因國破家亡而徹悟人生,雙雙入道。作者意在以侯、李愛情為線索,展現改朝換代的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使“南朝興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 《桃花扇本末》)。劇中通過人物的遭遇,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寄托了作者的興亡之感,因而此劇在清初問世后能夠激發人們的故國情思,喚起人們心中潛在的民族意識,所以它在當時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并受到康熙皇帝的關注。此劇的曲詞賓白并皆精妙,梁廷楠 《藤花亭曲話》 評論說: “《桃花扇》 筆意疏爽,寫南朝人物,字字繪影繪聲。至文詞之妙,其艷處似臨風桃蕊,其哀處似著雨梨花,固是一時杰構。” 給予了高度贊賞。
第六出 《眠香》 是寫侯朝宗與李香君定情成禮、請客歡宴的一場戲。侯朝宗得楊龍友牽線,結識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見傾心,香君的鴇母李貞麗擇定吉日,大擺宴席,為侯公子梳櫳香君舉行慶賀之禮。楊龍友受阮大鋮囑托,給侯、李二人送來妝奩禮物,相識的清客丁繼之、沈公憲、張燕筑和妓女卞玉京、寇白門、鄭妥娘都同時來到。樂隊奏起喜樂,眾人入座飲酒,本出所選幾支曲子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演唱的。
【梁州序】 一曲是侯朝宗所唱。朝宗是名門公子,又是著名文士,正如李貞麗所說的,他 “家道才名,皆稱第一”。如今他和才貌俱全、色藝雙絕的香君舉行定情之禮,正是他的得意時刻。他憶起南朝歷史,自謂詞賦可比齊梁名士,而南京的繁華可比陳隋風光,冶游于秦淮花月之地,他覺得就像唐朝時 “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杜牧那樣有些飄飄然了。在這燈紅酒綠之際,他身伴佳人,耳聽妙樂,倍感春意滿懷。愈是陶醉,愈是覺得光陰過得慢,他焦急地盼望著酒闌客散、洞房花燭的美好時光。這段曲詞,真實而生動地表現了侯朝宗這位多才的富家公子得意的神色,以及他在這特定時刻、特定場合的激動心情。
同侯公子的春風得意相比,香君卻表現出少女的靦腆與嬌羞。她接唱同一曲牌的曲子,首先以 “花顫”、“風抖”這樣的字眼表現了她內心的緊張,而此刻倚在她所中意的公子身邊,覺得有了靠山,又感到幸福的滿足。今天是她的大喜日子,精心的梳妝使她更加艷麗奪目,想到自己將成為侯公子的小夫人,似乎覺得身份也同往日不同了。而當想到將要入洞房之后的新婚生活,她又難免有些羞怯,因為她畢竟是處女之身,有些難為情是可以理解的。曲詞表現的意境與心態,也特別符合香君此時此刻的實際情況,細致而傳神。
宴會進行到 “紅日銜山,烏鴉選樹” 的黃昏時分,該到新人歸房的時候了。侯公子在他所帶的一柄宮扇上題寫了一首定情詩,把扇送給香君收藏。楊龍友也題寫了一首催妝詩,受到侯朝宗的贊賞。眾人插科打諢逗樂已畢,喜樂奏起,朝宗、香君在賓客的殷勤相勸之下又舉杯同飲,此時他們合唱【節節高】 一曲,自謂連飲數杯,真有些不勝酒力而略帶醉意了。他們攜手相偎,期待著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之夜的幸福。曲詞含蓄而風趣,由一對新人口中唱出,而實際上表現了作者的想像,以此渲染了喜慶與歡樂的氣氛。
賓客們送朝宗、香君進入洞房的時候,他們合唱了又一支 【節節高】 曲子。曲詞描寫音樂,描寫歌唱,描寫輝煌而迷離的燈火,大家贊頌他們真像傳說中的阮肇、劉晨入天臺山遇到仙女那樣,結成世間罕有的一對佳偶。曲詞寫賓客們對二人的幸福甚至感到妒忌,或感到羨慕,作者以此進一步突出表現侯李的結合是最美滿的、最理想的。這樣的造勢是為此劇最終結果預作反向鋪墊。侯李二人定情的宴會喜慶場面愈是歡快、愈是幸福,后來終場時二人情緣已盡而雙雙入道的結局也就愈是傷感、愈是凄涼。
在朝宗、香君攜手下場之后,清客和妓女們分別結伴歇宿。他們合唱 【尾聲】一曲,反映出在他們的眼中,秦淮河畔的風月場所無論什么時候都是歌舞繁華之地,水流漲膩,夜夜春情,像他們這樣鬼混的男女終日醉生夢死,尋歡作樂。作者寫出這幾句是寓有深意的。此時是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的烽火已燃遍半個中國,關外的滿清貴族虎視耽耽伺機入侵,明朝的江山已到了岌岌可危的關鍵時刻,而作為明朝陪都的南京卻是這樣的一片糜爛景象,大明朝怎么能夠不亡?而不久以后馬士英等擁立福王,就在這里建立起南明政權,南明怎么能夠不敗? 清客、妓女們這樣的閑人唱出這樣幾句閑話,卻不是作者的閑筆,艷詞背后隱含著作者深沉的感嘆和憂思。
吳梅評論《桃花扇》 指出: “ 《眠香》、《卻奩》 諸折,世皆目為妙詞,而細唱曲不過一二支,亦太簡矣。” (《吳梅戲曲論文集》 181頁) 可見,《眠香》 一折曲詞之美是眾人共識。但吳梅認為曲詞較少而太簡,也是事實。應該看到,《桃花扇》所包容的歷史事件甚多,情節繁雜,作者前后歷經十年,幾易其稿,對曲詞反復進行壓縮、刪節,最后定稿的《桃花扇》,各出的曲詞十分精簡。即以 《眠香》 一出來看,像這樣重要的場次,李貞麗唱一支曲子,楊龍友唱一支曲子,侯李二人僅僅各唱一支曲子、合唱一支曲子,眾人合唱一支曲子,清客與妓女合唱一支曲子,確實少得不能再減少了。惟其詞少,作者才刻意求精,曲詞字斟句酌,意境與詞藻皆達到近于完美的層次。因此在欣賞《桃花扇》 的曲詞時,才能感到它字字耐咀嚼,句句耐品味,使人從中獲得高度的藝術享受。
上一篇:《桃花扇·寄扇》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桃花扇·罵筵》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