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閨中聞杜鵑(曾瑞)》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無情杜宇閑淘氣,頭直上耳根底,聲聲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愁無際。簾幕低垂,重門深閉。曲闌邊,雕檐外,畫樓西。把春酲喚起,將曉夢驚回。無明夜,閑聒噪,廝禁持。我幾曾離,這繡羅幃?沒來由勸我道不如歸。狂客江南正著迷,這聲兒好去對俺那人啼。
元楊朝英輯《太平樂府》、元無名氏輯《梨園樂府》、明無名氏輯《樂府群珠》收錄。明李開先《詞謔》引[采茶歌]。杜鵑又名杜宇、子規。這支帶過曲通過描寫閨中少婦“怕聽杜鵑”的心理感受來表現她的相思之情,女主人公對杜鵑啼聲的埋怨與責怪成為全曲結構的基本線索。[罵玉郎]一怨杜鵑,怨它無情淘氣,怨它不解人意,“聒得人心碎”。這是借杜鵑啼聲表達自己內心的無邊愁情。[感皇恩]二怨杜鵑,怪它日夜糾纏,硬將自己從酒鄉夢境中喚回,這是借杜鵑啼聲表現自己日夜不寧的閨中生活。“簾幕”五句描寫深閨環境的幽靜,反襯出杜鵑啼聲的聒噪,突出了女主人公被杜鵑打擾而不得解脫的苦惱。[采茶歌]三怨杜鵑,怨它啼叫不分對象。俗謂杜鵑叫聲像“不如歸去”,哀怨動人,最令游子起故園之情。因此,獨處深閨的女主人公認為杜鵑對己啼叫純屬無理,希望它啼向江南,將那久滯他鄉的狂客即自己丈夫喚回,這是借杜鵑啼聲傳達自己的歸盼之意。女主人公對杜鵑一怨再怨三怨,此種表現雖為理之所必無,但系情之所必有,強烈的相思幽怨使她將無思無情的鳥兒視為自己情感的發泄對象,癡心至情昭然可見。作者代思婦立言,以方言俗語人曲,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元曲語言通俗而又俏皮的特點得到體現。最后一曲音節響亮,語言生動,富有情趣,有“豹尾”之譽(李開先《詞謔·詞尾》)。
上一篇:《[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述懷(其二)(顧德潤)》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閨情(曾瑞)》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