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漫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曹組于宣和三年(1121)中進士,距徽欽二宗被虜僅五年。據《夷堅志》記載,南宋紹興間,曹組之子曹勛曾出使金國。曹組家族當已隨宋室南渡。從《青玉案》一詞的內容來看,應作于南渡之際,與其顛簸流離的生活有關。
上闋寫景。第一句點明行旅的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山鄉。山深樹茂,故謂“碧山”;紅葉斑爛,故稱“錦樹”。這一句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加上“明秋霽”三字,更渲染了雨后空氣清新的特有氣氛。接著寫“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山路陡峭,疑已走到盡頭時,眼前豁然開朗,看見水邊有不少人家。小河流水,竹籬茅舍,沙岸晴川,酒旗獵獵,“一簇成村市”,不禁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這寧靜而和平、安樂的環境,不禁引起詞人贊美與羨慕之情。而自己長期旅途跋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思鄉之心油然而起。
下闋正面點題,第一句就是“凄涼只恐鄉心起”。作者是河南人,家鄉已陷于金兵鐵蹄之下,故這里的鄉思不同于一般離家遠行者思念自己的家鄉,而是在這種特定條件下的鄉思,實質是家國之思,所以又興起“鳳樓遠”之嘆。“鳳樓”指宮內的樓閣,言其“遠”,顯然指北宋徽、欽二帝被擄后,宋王朝及高宗君臣已倉皇南逃,此時遙望汴京宮闕,自然是越走越“遠”了。“回頭漫凝睇”,表現了不忍離去,不愿離去,而又不得不離去的心情。下面寫自己,“何處今宵孤館里”,寫流落飄泊不知何處安身的孤凄處境。“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一聲”、“半窗”,所用的數量詞都是表示少量的,而只要這一點點,就可以勾起千般思緒,萬種哀愁,寫出了心情的沉重和情感的復雜。對照上闋,寫路途之中,于碧山錦樹后面,忽然發現一個安居樂業的村莊,這里看不到逃亡、戰火、家破人亡與生離死別。在欣慰與艷羨之余,對照自己的遭遇,勾起了強烈的離亂之苦與家國之思。詞風委婉含蓄,感情凄苦深沉,與靖康之亂前以“滑稽語”而使“聞者絕倒”的風格迥異。這是作者經歷國難后心情變化的表現。
上一篇:《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 》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青玉案·黃公度》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