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摸魚子》原文賞析
粉墻青、虬檐百尺,一條天色催暮。洛妃偶值無人見,相送襪塵微步。教且住。攜玉手、潛行莫惹冰苔仆。芳心暗訴。認香霧鬟邊,好風衣上,分付斷魂語。
雙棲燕,歲歲花時飛度。阿誰花底催去?十年鏡里樊川雪,空裊茶煙千縷。離夢苦。渾不省、鎖香金篋歸何處。小池枯樹。算只有當時,一丸冷月,猶照夜深路。
朱彝尊娶馮氏女為妻,相傳曾與妻妹壽常(字靜志)相戀,《靜志齋琴趣》一卷八十三首,都是與靜志戀情的記錄,這是其中的一首。
上片寫他們一次幽會后相送相別的情景。
“粉墻青,虬檐百尺,一條天色催暮”——兩邊是涂飾著青色的墻壁,繪著虬龍的屋檐高高聳起,時已近晚,上邊露出一條昏暗的天色。“催暮”,逼近夜晚之意。三句以寫景開頭,引出往日情事。以下寫一次幽會之后相送相別的情景。詞中對相送之前的相愛情景未著一字,留下許多空白,讓讀者去聯想。“洛妃偶值無人見,相送襪塵微步”——她邁著輕盈的腳步,趁著沒人看見的時候,送我離去。洛妃,洛水女神洛嬪。傳說是宓(伏)羲氏之女,稱宓妃,渡水溺死,化為女神。此借指靜志,謂其貌美如洛水之神。襪塵微步,由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句化出。“教且住,攜玉手、潛行莫惹冰苔仆”——我叫她不要再送了,她堅持相送。我牽著她潔白如玉的手,偷偷地走著,同時怕被人看見。我們互相叮囑要小心謹慎,不要踩著結冰的青苔,以免滑倒。兩句承前寫相送情景,“且住”——“攜手”——“潛行” “莫惹”,詞筆層折婉曲,生動而細膩地寫出了人物的行為動作和心理。“芳心”句謂對方暗吐心曲。“認香”二句寫兩人耳鬢廝磨的情景,雖只作朦朧的暗示,但“鬟邊”“香霧”也嗅得著,“衣上”“好風”也覺得到,親密程度自然可知。“分付”句寫臨別叮囑。分付,同“吩咐”。斷魂,猶銷魂,形容情深。
下片寫別后相思。
“雙棲”兩句,明寫燕之雙飛雙棲,暗寫人的相離相別。春燕雙雙,觸忤愁腸,年年如此。兩句將相思之苦,離別之恨 寓于景物的描寫之中。“歲歲”二字,筆重而情深,表現一別經年,相思不斷。是的,也是百花盛開的春天,也是在燕子雙棲雙飛的花叢之下,他們偷偷相會,然后她又催他匆匆離去。如今景物依然,人已杳杳,又有誰催他離去?“阿誰”一句,睹景懷人,蘊含作者的別恨和感慨。“十年鏡里樊川雪,空裊茶煙千縷。”樊川,指晚唐詩人牡牧。杜牧有《樊川文集》和《樊川詩集》。雪,喻白發,杜牧《遣懷》詩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之句。“十年”句,以杜牧自況,并化用其句意,寫別后的潦倒窮愁和相思之苦。“空裊”句,寫別后的空虛寂寞。“雪”字,將生活的憂患和相思的痛苦形象化和高度濃縮。下面一句,終于拈出一個“離”字來,并以“苦”字總結千般離恨、萬種相思——舊情依依,相思成夢,夢中與情人相見,醒來徒添苦痛而已! “渾不省、鎖香金篋歸何處。”渾,全。不省,不知。香,指壽常所贈之物。作者《洞仙歌》有“金簪二寸短,留結殷勤,鑄就偏名有誰認”之句,則知壽常曾以刻有自己名字之金簪相贈。“香”,具體指此。冒廣生謂其外祖曾見太倉某家藏一簪,簪刻“壽常”二字 (見《小三吾亭詞話》) ,可以為證。這句說: 她所贈賜的金簪,至今仍鎖在貴重的箱子里,卻不知她在哪里。對所贈之物,以“金篋”“鎖”之,足見情深。分離已苦,“歸何處”而“不省”,苦又更深一層; 物在人杳,睹物思人,則苦亦難遣:“鎖香”一句,含義深刻而豐富。最后四句以眼前之景,結足相思之情,與開首呼應。
上下二片,一寫舊情,一寫離恨。寫舊情,樂而不淫; 寫離恨,怨而不怒。清空醇雅,正是朱詞的本色。
上一篇:《張琦·摸魚兒》原文賞析
下一篇:《朱彝尊·春風裊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