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盡終南②又欲春,遙憐翠色對紅塵。
千車萬馬九衢上,回首看山無一人。
元和二年秋,詩人自周至尉調充進士考官,繼而又以集賢校理充翰林學士。這首詩當作于第二年初春。詩歌寫出了作者初到長安,出入宮城時的感受。
詩人走在天門街上,遠遠地望見終南山,不禁想起了周至的山光水色和欣賞風景的閑情逸致,在興奮之中,隱約有一絲失落的感覺。首句寫遠眺中終南山的景色:積雪已漸漸融去,那星星點點的翠綠正預報著春天的信息;第二句寫山色與宮城的對比:山間一片生機,清新潔凈,煞是可愛,而城中則煙塵彌漫,嘈雜難忍。三、四兩句是由前兩句引發而來:你看那皇城中條條大道上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擁擠不堪,而回首終南山,竟是那樣的清靜,如同脫離凡塵的仙境一般。詩人通過整體的概括,向我們展現了終南山和長安城的區別,展現了仕宦生涯與縱情山水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士大夫理想價值觀的矛盾。
作為一首寫景之作在藝術處理上也有它的獨到之處,尤其是作者對終南山以及長安城景色提煉和把握,在“靜”和“鬧”上做文章,雖然沒有很祥盡的描繪,但卻顯得十分準確生動,“靜”和“鬧”的對比,使詩歌中的各種形象更加鮮明而不落前人窠臼。此外,作者運用副詞對動詞的修飾,表達出他對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對周至生活環境的懷念。例如,“又欲春”一詞,似乎讓人覺得春色只在終南山;又如,“遙憐”一詞令人感到詩人只能置身于春之外而享受不到大自然賜予春天的美妙,留下了深深的遺憾。當然,遺憾歸遺憾,長安也有長安的春色,詩人的“過天門街”不正是他仕宦生涯中的春天嗎?
上一篇:白居易《問劉十九》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白居易《永豐坊園中垂柳》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