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激·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中秋
敞千門萬戶,瞰滄海,爛銀盤。對沆瀣樓高,儲胥雁過,墜露生寒。闌干,眺河漢外,送浮云盡出眾星干。丹桂霓裳縹緲,似聞雜佩珊珊。
長安,底處高城?人不見,路漫漫。嘆舊日心情,如今容鬢,瘦沈愁潘。幽歡,縱容易得,數(shù)佳期、動是隔年看。歸去江湖一葉,浩然對影垂竿。
這首詞是中秋對月而寫的。對月懷人,又聯(lián)系舊時的歡會,發(fā)出難以重尋的感嘆。在中秋之夜,千家萬戶都敞開門戶來賞月。月從海上生起,所以說它俯瞰滄海,有如燦爛的銀盤。“對沆瀣樓高,儲胥雁過,墜露生寒。”沆瀣,夜間的水氣,《楚辭·遠游》:“餐六氣而飲沆瀣兮。”在高樓上賞月,夜半可以“飲沆瀣”,這是說修道的人深夜賞月。“儲胥”,宮觀名,漢揚雄《甘泉賦》里提到儲胥宮。唐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這里的“秋半”“月明”正是中秋月明,“長門”“數(shù)聲”,在長門宮里聽到數(shù)聲雁叫,正同“儲胥雁過”,在儲胥宮里聽到雁過的叫聲。杜牧借早雁來比回紇南侵,人民流離失所,象雁過長門。作者在這里寫中秋之夜人民的流離,所以感到墜露生寒。再回到自己的賞月,“闌干”即欄桿。倚著欄桿,看銀河外,“送浮云盡出眾星干”。“河漢”指銀河。送走浮云,月亮更皎潔,所以眾星沒有光彩了。相傳月中有丹桂,月宮的仙子有霓裳羽衣舞,這些傳說都很縹緲。但是這些傳說卻引起詞人的想象,象聽到仙女身上掛的雜佩,在行動時發(fā)出珊珊的聲音。
下片,從“雜佩珊珊”里想起自己的舊日情人來:“長安,底處高城?人不見,路漫漫。”唐歐陽詹《初發(fā)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詞人走遠了,連高城都望不見了,留在城中的戀人當然更望不見了。這里點明“長安”,詞人所歡當在長安。“嘆舊日心情,如今容鬢,瘦沈愁潘。”舊日和所歡在一起歡會時的心情是幸福的,如今分處兩地,自己容顏瘦損,鬢發(fā)花白。《梁書·沈約傳》載沈約自言:“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移孔。”寫他的瘦損。潘岳《秋興賦》:“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他因為多愁,三十二歲頭發(fā)就花白了。“幽歡,縱容易得,數(shù)佳期、動是隔年看。”想到過去相會時的幽歡,動輒隔年相會,如今更難說了。“歸去江湖一葉,浩然對影垂竿。”想到自己要辭官歸隱,坐一葉小船,去江湖上垂釣,也只有“浩然對影”了。“浩然”在這里指無牽掛意。“對影”指只有和自己的影子作伴,而無法象相傳的范蠡那樣載西施泛游五湖。
這首詞寫中秋,寫出了“儲胥雁過,墜露生寒”,關心人民疾苦,把杜牧“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融化為“儲胥雁過”,尤為難得。詠月的詩,不免提到丹桂飄香,仙子霓裳羽衣舞,作者用“縹緲”來略過,卻引出“似聞雜佩珊珊”,別見巧思,巧妙地引出下片的懷人來。下片融化歐陽詹的詩入詞,自然貼切,用“舊日”和“如今”對比,通過映襯反映自己的心情。通過“瘦沈愁潘”,把舊日的綺懷都拋卻了。寫到舊日佳期,“動是隔年看”,也象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一結歸到“浩然對影”,更是傷其永別。寫綺懷的一段,從別后的拋卻綺懷著筆,不同于柳永多綺羅香澤之態(tài),風期未上。
上一篇:《張爾田·木蘭花令》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十首·木蘭花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