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綺·換巢鸞鳳》原文賞析
有遺予詩者,不敢答,且不忍答。用史邦卿韻。
天妒人嬌。正鸞羞覓渡,鵲懶填橋。忽來燈下句,如聽雨中簫。遙知堪瘦倚闌腰。病因影起,香隨夢銷。孤眠起、想只有玉樓花照。
清悄,鴻縹緲。門掩苧蘿、空把靈犀抱。揀盡寒枝,壓殘金線,幽怨寄懷香草。頻展烏絲斷離腸,奈何欲喚青天老! 而今情緒,憑誰問取分曉。
這是一首愛情詞。題中指出“有遺予詩者,不敢答,且不忍答。”它寫女主人公給作者寄詩,作者由于來自現實生活的某些阻力,怕輿論有所不許,不敢回答; 然而她卻在詩中寄懷幽怨,表達愛情衷曲。在極度矛盾心情下填了這首詞,抒發作者展讀來詩后對她的思念及無可奈何的思緒,同時也描繪了女主人公癡情專一、相思愁苦的形象。在一定意義上可說是對封建習慣勢力的一種抗議。它構思精巧,詞語輕靈尖新,是有意學梅溪而笑顰悉合者。
“天妒人嬌”,開始直抒內心的不平靜: 天嫉妒人的嬌美呵! 這四個字起得突兀,言外之意豐富。把責任歸咎于天,足見其出于不得已,也說不清。是他“不敢答,且不忍答”痛苦心情的表白。同時暗示女主人公的嬌美,和他對她深摯的愛慕: “正鸞羞覓渡,鵲懶填橋”兩句借牛女七夕相會的傳說,寫他們無緣相見互通心情。“羞”有怕的意思,這里表現他那種復雜、細微的心理狀態?!皯小?,寫無人為他們創造方便條件,這些都有原因,作者只能歸咎于天的嫉妒了。這樣的形象描寫,精煉工整,能引起讀者優美的聯想,產生深厚的同情。以上是“遺詩”的背景。“忽來燈下句,如聽雨中簫”,寫她寄詩及作者讀后的感受?!昂鰜怼睂ψ髡邅碚f出乎意外,從女子方面看,表現為對愛情的主動追求。“燈下句”說明詩是夜晚寫就的。“雨中簫”的比喻,以聲音擬詩的感情基調,簫聲沉咽,在雨中更顯得凄怨。這兩句已暗示作者設想女子情狀,將她孤凄幽怨的形象作了粗線條的勾勒。它構成工整的流水對。從開篇至此都是實寫,形象的敘事中飽和著強烈的抒情。以下用“遙知”領起,轉入虛寫,“遙知堪瘦倚闌腰”寫她倚欄消瘦的身影。“堪”忍受,“倚闌腰”靠著欄干的腰身。意味著當她倚闌企望回音而失望的痛苦情態。伏過片“鴻縹緲”的描寫?!安∫蛴捌?,香隨夢銷”寫她憔悴的神情?!坝啊?,寫真,即畫的肖象?!跋恪?,粉香,代指她裝飾打扮?!颁N”,消散。這兩句寫她因不得音信而孤影自戀,孑身獨立,終因刻骨相思而抑郁成病?!肮旅咂稹⑾胫挥杏駱腔ㄕ铡!睂懰陋毱鄾龅纳??!盎ㄕ铡?,則正是花鮮艷盛開的時候。這里用明麗美好的景色反襯她的凄涼寂寞,“以樂景寫哀”。
換頭從另一角度描寫,“清悄,鴻縹緲。門掩苧蘿、空把靈犀抱”,寫她的失望與癡情。“清悄”,清冷寂寞。“鴻縹緲”,“鴻” 代指音信。作者回音渺茫,她感到寂寞清冷?!伴T掩苧蘿”即“苧蘿掩門”、“苧蘿”山名,在浙江諸暨縣南,相傳是西施出生地?!翱瞻鸯`犀抱”,“靈犀”為傳說中的神獸,角中有白紋,感應靈敏,故曰靈犀。李商隱詩: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題》)這是說她空懷著心心相印的癡情,愿望難以實現。下邊進一步寫她的愁思?!皰M寒枝,壓殘金線,幽怨寄懷香草?!?“揀盡寒枝”語出蘇軾詞“揀盡寒枝不肯棲” (《卜算子》),以孤雁為喻寫她堅貞專一的品德,“壓殘金線”語本秦韜玉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貧女》),借以寫她對青春年華虛度的傷感,并暗示她清貧的外境,與“門掩苧蘿”相應。這些都是由愛情受阻引來的“幽”怨?!凹膽严悴荨?,托香草以抒懷,即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曲。這里遙應上片“忽來燈下句”,結束對女主人公的描寫。至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詞中女子是一位嬌美而有才華,出身清貧的女士,她敢于大膽追求愛情,由于某種原因難以實現其目的,只好以詩轉達她的幽怨。這種具體而微的設想,表現作者極度愛慕和深切思念。以下由虛入實,抒寫作者的心情?!邦l展烏絲斷離腸,奈何欲喚青天老”! “烏絲”,即烏絲闌,李肇《國史補》卷下: “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边@里借指她寄來的詩箋?!扒嗵炖稀被美钯R《金銅仙人辭漢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詩意。作者頻頻展讀她寄的詩箋,離別的愁腸寸斷,徒喚奈何,青天將為之衰老。較之“天妒人嬌”的呼吁力度更大?!岸袂榫w,憑誰問取分曉?!边@是說,現在萬千思緒,請誰去把事情問個明白呢?寫作者無可奈何,言外之意無窮難盡。
這首詞有兩個主要的特點: 一是構思精巧。它構思題材,從整體入手,打破上下片的界限。全詞三個部分。開始寫“遺詩”的背景及讀詩的感受。中間設想女主人公的情狀,上片著重寫她孤處的凄涼寂寞;下片著重寫她品德的專執堅貞。采用多角度多側面描寫,極有層次。結尾寫作者無可奈何的痛苦心境。三個部分,由“燈下句”轉入對女主人公的描寫,從實到虛?!坝脑辜膽严悴荨睉盁粝戮洹?,結束對她的設想,呼應靈活?!邦l展烏絲”,又扣“寄懷香草”,由虛入實。虛實轉換,銜接緊密,是作者構思精巧處。二是作者善于用凝煉的詞語描繪事物,“鸞羞覓渡,鵲懶填橋”、“遙知堪瘦倚闌腰”,“病因影起,香隨夢銷”、“門掩苧蘿”等,輕靈尖新,言外之意豐富,能開拓讀者的審美聯想,表現出一種特有的濃縮美。這些特點,梅溪詞中是常見的。作者此詞選調并用其韻,可見受梅溪的影響較深。與梅溪《換巢鸞鳳》相比,內容相近,虛實處理不同。其情趣及思想深度,顯然有超越梅溪原作之處。
上一篇:《曹貞吉·掃花游》原文賞析
下一篇:《志銳·探春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