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載
種竹何須種萬竿,一枝分影亦檀欒①。
秋宵更受風披拂,聽取清聲入夢寒。
【注釋】
①檀欒:形容竹子秀美。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初集·仲弘集》。
這首詩題詠扇上竹畫,可惜沒有留下畫家姓名。詩的寫法很特別,不是從畫面落筆,卻以議論發(fā)端,一開始就發(fā)出“種竹何須種萬竿”的議論,直接表述自己喜愛疏竹的審美觀點,次句繼續(xù)發(fā)表高論:即使是一枝竹,它的身影也是很秀美的。詩句表現“扇上竹”的真實情況,“一枝分影”,正是畫面具象。兩句詩,表達那位不知名畫家和詩人楊載的美學思想,也體現出元代很多畫家、詩人的推崇疏簡的審美時尚。畫家倪瓚喜畫墨竹,寥寥數筆,情趣橫生。吳鎮(zhèn)也主張畫疏竹,《竹石圖卷》寫竹兩竿,枝葉稀疏,他甚至還畫過一幅《一葉竹圖》,刪繁就簡,至于極點,參見吳鎮(zhèn)《一葉竹為竹叟禪師作》“評說”。這幅扇上竹,不會是倪、吳兩氏的作品,因為楊載早于倪、吳兩氏。但從這位不知名畫家筆墨中,卻可以窺見這個時代許多畫家共同的的藝術追求和審美趨尚。后半首詩,更從畫面推想開去,秋夜里,扇上之竹受到清風吹拂,發(fā)出陣陣清聲,催人入夢,夢中也似乎聽到竹的清韻。全詩詩境清雅疏簡,表現扇畫清疏的畫風,詩與畫融合無間,渾然一體。
上一篇:《扇上畫牡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摩詰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