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廷堪·國香慢》原文賞析
月夜登樓,憶吳牖云??蜌v下,因用弁陽老人自度曲奉寄。所謂“夷則商”者也。按南宋燕樂七商亦起黃鐘,則夷則商即林鐘商調也,不可因《夢溪筆談》疑之
怕惹離愁。任秋光老去,不上危樓。今宵偶然乘興,暫豁雙眸。浩浩長江聲壯,蕩明月、千古東流。情人怨遙夜,竟夕相思,都為清秋。
故人何處在? 但風淪歷水,煙鎖齊州。七橋花柳,湖上知共誰游? 寂寞江干游子,也顧影、憔悴無儔。何時一尊酒,握手高歌,重看吳鉤!
南宋姜夔喜用詞序,短者抒情寫景,與詞意相陪襯,雋永有味; 長調多論音韻樂律,對詞之演唱、創制有所指導。凌廷堪亦為姜夔式學者詞人,精于樂律,因此他的詞對姜夔的這一特點多有繼承和發揚?!?國香慢》是弁陽老人周密的自度曲。原題為“夷則商《國香慢》”,凌詞標注“商調”,是宋元時的簡稱。商調本應是林鐘商,因其是七商調中黃鐘商主調之外最重要的一調,故此簡稱“商調”。因為各時代樂律絕對音高和命名體系的不同,所以名稱各異,而實際所指則同:南宋高北宋一律,夷則商與北宋的林鐘商相當,故稱夷則商即林鐘商。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曾說:“無射商為林鐘商”,那是因為《筆談》命名的體系不同。這些問題,到了凌氏的時代,其與詞的文學內容關系已不密切,只是標幟凌詞創作的特點和歷史淵源而已。這首詞大約作于凌氏二十六歲往京師應試路過歷下時。歷下即今濟南,古稱齊州。因為弁陽老人周密先世出于濟南,并著有《齊東野語》,所以凌氏在歷下懷念舊友時,想到了周密這首自度曲《國香慢》。
詞從單句一韻開始,情調顯得突兀?!芭氯请x愁”,是說離愁別恨的不招自來,推卻不得。秋季是登高臨遠的季節,但也是悲哀傷感的季節,所以說“任秋光老去,不上危樓。”秋氣肅殺悲傷,與商調的音樂特性一致,白居易說“開元遺曲自凄涼,況近秋天調是商?!?因此凌氏這首登臨懷舊詞的詞調選了商調的《國香慢》。一秋不上樓,今晚是因為偶然乘著興致,才豁展雙眸的。這正像辛棄疾《鷓鴣天》詞說的“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背钍遣豢啥惚艿?。實際上這是用反語強調了思友思鄉的情懷。“浩浩長江聲壯,蕩明月、千古東流?!边@是登樓引起的懷鄉之辭。長江以浩蕩雄壯的聲勢,在空曠的月色中,千古如一地不斷東流。長江邊的揚州是與好友吳牖云舊游之地,“千古東流”表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就是怕惹的離愁。李煜也曾以長江東流作絕筆的悲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钡歉咄h不寫所見(如黃河)而寫所想,這種跳躍的筆法,使得眼界更開闊,想象更遠大,感情更深摯。它使這懷舊的題材寫得有浩然之氣,而不作柳永的兒女風情。“情人怨遙夜,竟夕相思,都為清秋。”這三句是由己及人,把懷鄉思友之情擴散開去,及于天下有情人。在相隔遙遠的月夜,有情人整夜的相思,也都是因為同一種秋思的導引。這種意境有似于蘇東坡《水調歌頭》的“轉珠閣,低綺戶,照無眠?!蓖前褲鉄氲某钏既诨_來,擴散出去,使得詞意豁達,詞風清曠。下片開始追憶: “故人何處在?”回答是以雙方的境遇作分別的描繪。“風淪歷水,煙鎖齊州?!边@是詞人眼前之所見所感。秋風吹起歷城湖水的漣漪,煙云封鎖著齊州樓閣,愁思迷漫在眼,故人可想而不可望。這兩句又有歷下女詞人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詞“武陵人遠,煙鎖秦樓”的意度。七橋花柳和西湖(大明湖古稱“西湖” )是歷下的名勝。北宋大散文家曾鞏守齊州,開百花州,浚西湖,筑長堤,堤上建七橋,裝點湖山,齊州于是人文薈萃,所謂“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倍吞帤v下的詞人卻無人與之共游,使他感到了孤獨和苦悶。接下去兩句是寫被思念的一方。好友吳牖云此時此刻想來也正寂寞地旅居揚州,在長江邊上孤獨地顧影徘徊。最后結句是盼望團圓相聚,老友久別相逢,把酒話舊,共敘離情?!拔帐指吒?,重看吳鉤! ”兩短句結得慷慨,自古離情之辭大都感傷悲哀,凌氏此詞獨具英雄之氣。吳鉤是吳國所產寶刀,吳國公子延陵季札佩劍游徐國,徐君敬其人,愛其劍,季子答應游上國歸來之時把劍相贈。后季子歸來,徐君已死。季子吊于徐墓,掛劍墓樹而去。寶劍吳鉤,是英雄與功業的象征,這樣的結尾,回照篇首詞人杖劍遠游,月夜登樓的豪邁氣概?!爸乜磪倾^”,即說遠游將別之時兩人曾經在一起“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 (辛棄疾《水龍吟》),共同抒發豪情壯志。這種豪情壯志是詞中旅思別愁,孤寂離索的反襯背景。凌氏生平志在學術,鄙棄仕途,但為生計所迫,由廿六歲至三十四歲曾五次至京師應試始成進士。奔波道途,離別親舊,行非所志,其孤寂離索中是有感慨系之的。
上一篇:《江炳炎·臺城路》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承宗·塞翁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