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王清惠·滿江紅》
王清惠
太液芙蓉①,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②,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里③,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龍虎散,風云滅④。千古恨,憑誰說? 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
【鑒賞】 這首詞是作為宮妃的王清惠在南宋滅亡之后被擄北上途中題寫在驛館壁上的唯一傳世之作,是一首抒寫亡國之痛的血淚詞篇。1276年初春,元兵攻陷南宋都城臨安后,將宋恭帝以及皇后和后宮妃嬪等一起押往大都 (元朝都城,相當今北京城),作為昭儀(妃嬪的稱號) 的王清惠即在其中。她們經由江、淮到達北宋故都汴京(今開封) 附近,駐宿于夷山驛館之中。王昭儀百感交集,揮筆寫下了這首《滿江紅》。此詞一出,“中原傳誦” (文天祥和詞序),與之相和的就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志士鄧剡、著名宮廷琴師汪元量等,可見其感人之深,影響之大。詞一開篇,作者就運用比興手法表現自己在經受一場巨大變難之后憔悴痛苦的精神風貌。接下來轉入對往昔承恩受寵的故宮生活的追憶之中。下闋著重抒寫國破家亡、被擄北上途中的悲恨哀傷,其中也隱含了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沉痛反思。末二句表達詞人不愿向元軍屈服受辱、希望超脫現世苦難的精神境界。難能可貴的是,女詞人作為一個被俘的故國宮妃,她并沒有只停留于對個人悲苦的咀嚼,而是為淪滅的故國山河傷心泣血,表現了沉重的家國之痛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哀怨中含憤激,沉痛中有反思,這正是此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戴復古·滿江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祁·點絳唇》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