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炳炎·臺城路》原文賞析
蠶
幾聲布谷催啼后,青陰已遮村路。社火添溫,晶鹽罷浴,蟻影筠奩初聚。針停弱縷,早又是頭眠,試穿單纻。 麂眼籬邊, 夕陽深閉小窗戶。
無勞生客過訪,便音訛筍字,難遣微露。古陌風尖,斷垣煙冷,誰識吳娘辛苦? 閑愁意緒,第一怕柔條,曉來沾雨。聘得貍奴,夜燈重喚汝。
這是首寫蠶婦辛苦養蠶的詞。詞中描寫養蠶過程,及忌諱事項,不僅有欣賞價值,還有認識價值。作者詞后附一小注,讀之可以幫助讀者理解 詞的內容:
“生蟻之先,預以火暖蠶,驚蟄時鹽水浴之。蠶值眠時,人室宜暖,蠶婦必衣單衣,以驗寒燠。蠶住食,則分抬去燠沙,恐溫熱傷先眠之蠶。蠶時忌生客入門,且諱道筍字,嫌與損同音。”
“蟻”即蟻蠶,指初生的幼蠶。清·沈公練《廣蠶桑說輯補》下載:“子之初出者名蠶花,又名蟻,又名烏。”蠶初孵化時,色黑,生毛,行動如螞蟻。“驚蟄”,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公歷三月五日或六日。
上片頭二句“幾聲布谷催啼后,青陰已遮村路”,分別以鳥聲和樹陰點明時令——初夏。《后漢書·襄楷傳》:“臣聞布谷鳴于孟夏。”由于布谷鳥的鳴聲似“布谷”,鳴時又正值播種時節,所以相傳為勸耕之鳥。杜甫《洗兵馬》詩中有:“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處處催春種”,“催”字,即“催春種”之意。“青陰”,即綠蔭,春末夏初,百花凋謝,綠葉長大,茂密成蔭,正是開始養蠶之時。以下至上片結束,轉入寫養蠶情況。“社火添溫,晶鹽罷浴,蟻影筠奩初聚”三句,寫由蠶卵孵化成幼蟲過程中,蠶婦的勞動情況: 用火暖卵、用鹽水洗卵,終于使幼蠶破殼鉆出,在竹奩里聚集成堆。“筠奩”,竹制的盛蠶器物。接下三句“針停弱縷, 早又是頭眠, 試穿單纻”, 寫蠶初眠時,蠶婦的勞動情況。她停下手中的針線女工,一心撲在養蠶上。在蠶初眠時,穿上苧麻粗布單衣,讓自己身體“試”室內寒暖,以使氣溫適合蠶的成長。“弱縷”,細線,這里泛指女工活。結二句“麂眼籬邊,夕陽深閉小窗戶”,寫蠶婦整日在家養蠶,足不出戶,幾與外界隔絕。這里的“夕陽”,實代表整天。“緊閉窗戶”,寫蠶婦在室內勞動,也啟下片寫蠶婦的忌諱。“麂眼”為斜方形,竹籬笆的菱形方格,古以之名竹籬。陸游有“細細桃枝竹,疏疏麂眼籬”句(《泛湖至東涇》之三)。上片頭尾寫景,極富鄉村風致。
下片頭三句“無勞生客過訪,便音訛筍字,難遣微露”,緊承上片“深閉”,寫養蠶的忌諱,也表現了蠶婦在養蠶過程中,那種終日擔驚受怕、惴惴不安的情態。她怕生人“闖”進家來,“沖”了蠶; 又怕別人說“筍”字,因“筍”與“損” 諧音,怕招致蠶兒生災。所以“窗戶緊閉”與外界隔絕,否則,一旦生災,就“難遣微露”了。確實寫出了養蠶者的心理狀態,因為一季養蠶的成敗,直接關系農家一年的生活,這為下面直接點明蠶婦的辛苦作了鋪墊。“古陌風尖,斷垣煙冷,誰識吳娘辛苦”三句,在一系列描寫后,作一總括。在外采桑,要冒“古陌風尖”之苦;在內養蠶,要受“斷垣煙冷”之苦。總之,蠶婦里里外外都萬分辛苦。“風尖”,尖利的風。“斷垣”,破的矮墻。這里代指破屋,極寫貧困。“煙”,指炊煙。“炊煙” 既“冷”,表明沒有生火做飯。用“誰知”二字,表現作者強烈的同情。“吳娘”,這里泛指江浙一帶的婦女。接下,“閑愁意緒,第一怕柔條,曉來沾雨”三句,擬蠶婦的口吻,寫其憂思。“柔條”,指桑葉。蠶婦也有“閑愁”,但既非“傷春”也不是“悲秋”,而是耽心蠶吃了帶水的桑葉,引起疾病。這里的“第一”,是首先的意思,寫擔憂之甚。結末“聘得貍奴,夜燈重喚汝”二句,寫蠶三眠前蠶婦更加辛勤。“貍奴”,貓的別名。用“聘”字,將貓擬人化,用表蠶婦的心情——希望求得幫助,說她喂養著一只貓。蠶快到三眠時,食量大增,夜間需要多次喂桑葉。這時收成在望,要更加盡心侍弄。因此,長夜點著燈,還請貓不時地喚醒她。其實,貓是不會喚醒主人的,這不過是種修辭手法,表現了蠶婦此刻的心理活動和徹夜不得安睡的辛苦。“重”,重重,一次次。“汝”指蠶婦。全詞在蠶婦的辛苦勞動中結束。
全詞描寫了從卵的孵化到長大的全部養蠶過程,著重描寫了在這過程中蠶婦的辛勤。這種題材在詞中極為少見,可說是作者的一種嘗試和創新。語言樸素,刻畫細致詳盡,生活氣息濃厚,字里行間充溢著對蠶婦的強烈同情。陳玉幾評江炳炎詞:“琢春詞艷艷如月,亭亭若云,蕭然遇之,清風入林。程物賦形,而無遺聲焉。至于審音之妙,鑰合尺圍,靡間絲發,昔人所謂神解者,非邪。”其中“程物賦形,而無遺聲焉”二句,道出了本詞的一些特點。
上一篇:《納蘭性德·臺城路》原文賞析
下一篇:《凌廷堪·國香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