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范十首·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征 南
混魚龍人海,快一夕,起鯤鵬。駕萬里長風,高掀北海,直入南溟。生平許身報國,等人間、生死一毫輕。落日旌旗萬里,秋風鼓角連營。
炎方灰冷已如冰, 余燼淡孤星。 銅柱新功, 玉關奇節,特請高纓。胸中凜然冰雪,任蠻煙瘴霧不須驚。整頓乾坤事了,歸來虎拜龍庭。
張弘范于1273年隨阿爾哈雅(舊作阿里海牙)破襄陽,1276年隨巴延(舊作伯顏)破臨安,屢立戰功。1278年6月以江東宣慰使身份入朝。“請于帝曰:‘張世杰立廣王于海上,閩廣響應,宜進取之。’帝以弘范為蒙古、漢軍都元帥,陛辭,奏曰:‘國制,無漢人典蒙古軍者。臣漢人,恐乖節度,猝難成功,愿得親信蒙古大臣與俱。’帝曰: ‘爾憶而父與察罕之事乎?其破安豐也,汝父留兵守之。察罕不肯,師既南而城復為宋有,進退幾失據,汝父至不勝其悔恨也,由委任不專。今豈可使汝復有汝父之悔乎?’ 賜錦衣、玉帶。弘范辭曰:‘奉命遠征,無所事于衣帶也。茍以劍甲為賜,則臣得仗國威靈率不聽者,臣得其職矣。’帝壯之,出上方劍以賜,曰: ‘劍,汝副也,有不用命者,以此處之。’” (《續資治通鑒》卷184)
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抒寫的。這時張弘范四十初度,正值英年,佩印南征,躊躇滿志。詞是豪情滿懷的。
詞一起三句,“混魚龍人海,快一夕,起鯤鵬”,總攬人海茫茫,魚龍混雜,而一夕快意,鯤化為鵬。化用莊子文意而以極精煉語言出之,詞有氣勢,意亦飽滿。“駕萬里長風,高掀北海,直入南溟”,說是鯤鵬也可助威,當系一己寫照,喻統帥大軍南征,是點題。“生平許身報國,等人間、生死一毫輕。”大抒豪情,看淡生死,實際上是認為報國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而碌碌而死則輕于毫毛。為國而忘身之意。“落日旌旗萬里,秋風鼓角連營”,描寫軍威之盛,萬里連營。落日秋風,旌旗鼓角,軍容軍聲與大自然綺麗肅殺的景色相配合,極顯出壯美之至。統帥雄師,何等得意。實際上以景寓情,景中有張弘范的風采在。
下闋一起從對方寫來,用比意,喻宋室南逃,已如死灰之冷,余火將殆,孤星欲落。真是“炎方灰冷已如冰,余燼淡孤星”,以自然景色象征垂危宋室,極為貼切。“愛銅柱新功,玉關奇節,特請高纓”,三句轉寫自己仰慕古人之建功立業,有請纓之舉,顯出身份。“胸中凜然冰雪,任蠻煙瘴霧不須驚。”表明心跡,不畏艱難。以南方之瘴氣毒霧,說明此行之險阻。但“冰雪”之心,早有準備,以正壓邪,先聲奪人,先發制人,兩句有千鈞之力,顯然收到勝利的效果。末結以“整頓乾坤事了,歸來虎拜龍庭。”是預期,亦是事實。張弘范于崖山之役,最后破了宋軍,宋君臣投海而死。宋亡。張弘范則凱旋北歸。元代完成了統一的大業。
這首詞,直抒胸臆,尤多想象之辭,但又緊扣著現實落墨,以顯出軍容之盛,統帥之威風。全詞僅 “炎方”兩句寫宋方,表明其沒落。余則寫請纓壯舉,不畏險阻,預期勝算。詞是以鋪敘勝,用比喻、用想象,均恰到好處。張弘范與文天祥相對壘,詞風均激昂慷慨。不過文以不屈成仁,張則凱旋告歸。英雄惜英雄,各有千秋。
上一篇:《吳激·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十首·木蘭花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