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劉峻2
南中橙甘3,青鳥所食4。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5。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6,食不留滓。甘逾萍實7,
冷亞冰壺8,可以熏神9,可以芼鮮10,可以漬蜜11。氈鄉之果12,寧有此邪?13
1啟:古時書信的一種。2劉峻(462-521):字孝標。南朝梁學者、文學家,有《劉戶曹集》。3南中:指江南。橙(cheng)甘:橙子、黃柑。均屬橘類。甘:同“柑”。4青鳥: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鳥。5劈:剝開。噀(xun):噴。6脈不粘膚:橘絡和橘瓤不粘連。7逾:超過。萍實:疑指蘋果一類水果。8亞:次于。冰壺:玉壺之冰。9熏神:使精神振作。10芼(mao)鮮:即芼羹,本指用菜和肉做成的湯,此指用橘子做的羹湯。11漬(zi)蜜:用蜂蜜浸漬成蜜餞。12氈鄉:指酉北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用毛氈做帳幕,故稱氈鄉。13寧:豈。
【析點】 這是劉峻送鮮橘給友人時附的一封小啟。狀物生動簡凈,構思精妙別致,使這封詠物小啟情趣盎然,極具可讀性。
小啟大部分篇幅筆落實處,寫奉贈友人的鮮橘。“風味照座”、“香霧噀人”,繪氣味之芳香;“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狀果質之優良;“甘逾萍實,冷亞冰壺”,抒口感之甘美;“熏神”、“芼鮮”、“漬蜜”,則分述其功用。所有這些描述都是友人初得橙柑尚未品及的。對友人眼前可見的橙柑之形、橙柑之色,雖不贅一語,但透過生動的描述,卻不難想見那實黃葉綠的誘人鮮色。這樣,鮮橘色、香、味一應俱全,真令人垂涎。至于開篇先寫神話中之“青鳥”,不僅起筆高遠,給人縹渺之感,且暗示“南中橙甘”實為“神品”,從而收到“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的效果。
清人許梿稱許此文:“結畫短篇,朗潤芳烈,讀之覺生香如挹紙上。”然而,“紙上生香”之外,小啟的真妙處還在末句“氈鄉之果,寧有此邪”的生情紙上。單看此語,自問自答,不過是與友人的戲言,強調此橘之特異,活潑幽默而已。但聯想劉竣八歲被擄入北朝,家貧如洗,齊永明中才得返家鄉的身世遭遇,則作者對故園的一腔熱愛與自豪之情,深寓其中矣
上一篇:《遠公講學》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送王進士之仕揚州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