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滿江紅①·沈瀛》秦中寄遠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半世飄蓬②,今何幸、得歸鄉曲。卻還似、重來燕子,認巢新屋。好是秋晴風日美,飯香云子炊如玉③。念蟹螯、滿把欲黃時,篘新綠。
仍更有,初開菊。何妨更,重添竹。與此君相對,且無榮辱。待得吾廬三徑就,此生素愿都齊足。任三竿、紅日上檐梢,眠方熟。
①滿江紅,詞牌名。 ②飄蓬,蓬草根淺,隨風飄行,所以古人以征蓬、飄蓬喻行旅之人。
③云子,云南特產的圍棋棋子,云子歷史上也有“云扁”或“云窯子”的稱呼。
這是一首描寫田園生活的詞。抒發了自得其樂、悠閑滿足的情感。
上片描繪了回到故鄉的情景。“半世飄蓬,今何幸、得歸鄉曲”,“飄蓬”二字,表現了詞人對以往輾轉流離生活的厭惡,所以,很欣慰現在能幸運回到家鄉。然而,畢竟時間已久,自己“卻還似、重來燕子,認巢新屋”。筆鋒一轉,眼前是大好的秋色“好是秋晴風日美,飯香云子炊如玉”,秋高氣爽,碧空萬里,風和日麗,走近家門,隱約聞到飯的馨香,想像珠爍晶瑩的米粒,心里無限歡欣。“念蟹螯、滿把欲黃時,篘新綠”,又想到秋季正肥的蟹螯,泛著新綠的竹筍,滿心歡悅。此片將農村秋季豐收的景象描繪得真實生動。
下片進一步寫在農村的愉悅生活。“仍更有,初開菊。何妨更,重添竹”,秋菊盛開,竹添新綠,秋天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與此君相對,且無榮辱。待得吾廬三徑就,此生素愿都齊足”,美景喜人,如果再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相知,那是何等愜意啊。等到修好三徑,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此生素愿都實現了。“任三竿、紅日上檐梢,眠方熟”,等到日上三竿,紅光映檐,詞人還在香甜地大睡。
這首詞作者采用國畫的形式,對農村田園生活進行由點到面的描摹,生活立體生動,將詞人歸隱田園的閑適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
●沈瀛,生卒年不詳,南宋詞人。字子壽,號竹齋,吳興歸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紹興三十年(1160)進士。歷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東安撫司參議。楊萬里曾經贈以詩云:“逢著詩人沈竹齋,叮嚀有口不須開。”有《竹齋詞》一卷。今存詞80首。
代表作品:《念奴嬌》7首,《減字木蘭花》多至48首,《醉落魄·來時便有歸時刻》等。
●滿江紅,參見第182頁相關介紹。
●“飯香云子炊如玉”中的云子,傳說900多年前,呂洞賓來到永昌郡,在龍泉池畔的塔盤山下,見到一個孝敬母親的窮苦農民。為了周濟這個農民,呂洞賓就教他用當地盛產的瑪瑙和琥珀鍛造圍棋子出售。從此云子傳播于世。
●“待得吾廬三徑就”中關于“三徑”的說法:最早見于《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后來三徑變成了隱士住所的代稱。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中有“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范端臣有:“萬點蒼山何處是,修竹吾廬三徑。”
“待得吾廬三徑就,此生素愿都齊足”。句中“三徑”在古詩詞中幾乎已成為固定意象,一般指的是名士們歸隱后所住的地方,成為古代文人實現個體價值成功的理想歸宿。
秦中寄遠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孟浩然的這首詩表達了渴望隱居,但苦于貧困不得以而求仕的痛苦心情。“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句,表達了隱居之愿,但苦于無錢維持隱居生活。只得違心求官,“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北入長安求仕并不是自己的意愿,此時,更加懷想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快活的隱居生活。“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生活進入極其窘迫的境地,原來的壯志在經歷一次次碰壁后,也隨著歲月衰減。“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抬眼望去,已是黃昏,聽到暮蟬的哀鳴,想到仕途及隱居理想都半途而廢,內心傷悲不已。
兩首詩詞,都運用了“三徑”這個意象,都抒發了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只不過一人實現理想,一人仍在苦苦追尋,二人的思想意趣,是多數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共同追求。
好是秋晴風日美,飯香云子炊如玉。
待得吾廬三徑就,此生素愿都齊足。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上一篇:宋詞《漁家傲·黃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滿江紅·袁去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