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甫·八陣圖》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是大歷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時作的詠懷諸葛亮的詩,詩中借頌揚諸葛亮布成的八陣圖,表現對諸葛亮的敬慕,同時也含有自傷身世的感情。
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②。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③。
注釋
①八陣圖:即天、地、風、云、飛龍、翔鳥、虎翼、蛇盤八種陣勢。 ②蓋:超過。三分國:即魏、蜀、吳三國。意思為諸葛亮輔佐劉備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鼎立局面,建立了蓋世功業。 ③遺恨句:諸葛主張聯吳伐魏,劉備卻為報孫權殺關、張之仇大舉伐吳,兵敗猇亭(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長江東岸),對此失計孔明未能諫止,成為遺恨。
賞讀
八陣是指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據說諸葛亮在四川奉節的江灘上,為阻擋孫吳軍隊用石頭堆成相生相克的奇陣。八陣縱橫棋布,夏時漲水被淹沒,冬時北退仍然出現。反映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詩的前兩句頌諸葛亮的業績。先從總的方面寫諸葛亮實現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卓越功績,再從創造八陣的具體內容方面說明諸葛亮的聲名更加卓著。這兩句對仗精巧工整,自然妥貼,既是對諸葛亮功績的贊頌,又為下面憑吊作鋪墊。三、四句是詩人結合眼前的八陣圖抒發感慨。“江流石不轉”感嘆時光流逝,但也表現出諸葛亮的英名將與他布成的石頭一樣絲毫不會受影響。“遺恨失吞吳”是批判劉備伐吳失計。聯吳抗曹是諸葛亮的根本策略,卻因劉備為關羽報仇,貿然伐吳,以致大敗,最后被魏所滅,統一大業中途夭折,成了千古遺恨。杜甫寫了諸葛亮的遺恨,為諸葛亮惋惜,同時也滲透了自己垂暮無成的抑郁情懷。
這首詩語言生動形象,抒情色彩濃郁,把懷古和抒懷融為一體,給人以余意不盡的感覺。
上一篇:《宋詞·王安石·元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古詩·蘭若生春陽》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