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洙·鷓鴣天》原文賞析
閨 思
輕卷珠簾試晚晴,山煙高起水波平。花多墜粉三分瘦,蝶並游絲一樣輕。
春已去,意如酲。金錢何處卜歸程?黃鶯枝上休頻喚,人在遼西夢里行。
這首詞寫閨中女子傷春懷人之情。這是古典詩詞中傳統(tǒng)題材,不易寫好,詞人卻以婉約多情的生花妙筆,寫出了自己的特色,為人贊誦。
起二句寫登高望遠。“珠簾”,暗示地點是閨中,直切題目,據(jù)下句所寫的開闊視野,還可推知是在樓閣之上;主人公自然是位女性,“輕卷珠簾”的溫柔動作也印證了這一點。女主人公輕輕地卷上珠簾,倚看晚晴景色。只見:雨洗后的青山,夕陽一照,水氣蒸騰,潔白如紗的煙霧高高升起; 山下江水無波,緩緩流去。“試晚晴”的 “試”字,透露了女子變化的心情,春末淫雨霏霏,終日閉戶,心情煩悶,黃昏轉晴,云開日出,一掃陰霾。故卷簾一“試”,欲覽晚晴以散滯悶之氣。而“山高煙起水波平”句,正表現(xiàn)出她的心情隨著視線的遠移而轉為開朗釋然。接下兩句寫樓前近景: 風雨過后,花粉凋謝,花兒大都帶了“三分”瘦態(tài)——春天已經(jīng)要消逝了,終日戲舞花枝之上的蛺蝶也瘦弱得并(同)輕飄飄的游絲一樣了 蛺蝶為花瘦粉謝而斷魂傷心,愁損了腰身。這二句是寫景,又是女子心中的測度語,至此感情悄悄地又起了個波瀾,正所謂: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柳永《鳳棲梧》)這就為詞轉入下片的正面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上片寫景,寫傷春,下片抒情,寫懷遠。“春已去”三字,承上而啟下,綰合了上下片。“意如酲”,正面寫心情,“酲”,醉酒。“病酒曰酲” (《急就篇注》) 。為什么會這樣呢? “金錢何處卜歸程? ”原來心上人遠去他方,久未歸來,勾起她苦苦的思念。“金錢卜”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占卜方法。是通過拋擲金錢,觀看它的向背排列次序推言吉兇。“卜歸程”是指不知何日歸,“何處”是指不知在何方。既不知行蹤,又不知歸期,分明是音信杳然。無怪乎女主人公要心亂似麻,“意如酲”了。行人究竟干什么去了呢?聯(lián)系下文“遼西”云云,或與戍邊有關,詞隱然有厭苦征伐之意。結尾二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詞改以第三人稱的祈使語氣,祈求枝頭的黃鶯不要啼喚不停,別驚醒了正在做夢的女子。“人在遼西夢里行”,煞拍給我們留下一個難忘的畫面,構成了韻味豐厚的結煞意境,感染力極強。可謂懸磬一擊,余音裊裊。
劉熙載指出: “小令難得變化,長調(diào)難得融貫。” (《詞概》)這首令曲卻善于變化,波瀾幾起,而用筆又十分含蓄。女主人公由煩悶而卷簾,試晚晴而釋然,因望遠又傷春,傷春遂啟懷遠之情,懷遠莫致而無可奈何,最后在夢鄉(xiāng)中執(zhí)著地尋求。淋漓盡致,形神畢現(xiàn),可謂善于寫情,不失為一首言情佳作。
上一篇:《馮子振·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文廷式·鷓鴣天》原文賞析